•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

2014-03-26 17:17:52作者:金融咨询网总编辑 王向东编辑:金融咨询网
美国花旗银行前主席兼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曾有一句名言:“银行玩的就是风险。”今天“互联网金融”概念炒作无论能喧嚣多久,那些无风险套利式“互联网金融”之举,都称不上是什么金融创新。

编者按:对于时下热议的“互联网金融”,《金融咨询网》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没有轻易人云亦云。在本周二北京举办的题为“颠覆与创新——领跑新互联网时代”IBM中国论坛2014上,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的观点与《金融咨询网》不谋而合,特此整理后分享如下:

曹远征-微信.jpg

银行需要的是“互联网精神”

        金融咨询网观点:不少金融业人士反思“互联网金融”之后,总有被某些互联网公司大佬忽悠了的感觉。传统金融业需要的不是什么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真正需要的是“互联网精神”。

        曹远征博士观点: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变化也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变化,乃至金融形态的变化。现在讲的“互联网金融”,重要的不在于互联网技术本身,而在于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会带来新的业务模式。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和传统的业务模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儿?

        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是从需求端出发的,借助技术手段分析草根社会的具体需求,然后制作成一个新的服务产品。它是从客户到产品的流程路径。

        而过去我们是以产品为中心来设计产品,然后进行标准化,最后再去卖给所有人。这是标准化的生产、工业化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颠覆传统“二八法则”

        金融咨询网观点:“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上的最生动一课,就是用“长尾理论”改写了传统的“二八法则”;此外互联网金融也宣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不再是网点的概念,金融服务可以做到“全渠道、全天候、全客户”。

        曹远征博士观点:我们谈到互联网金融可以从成就和问题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互联网金融的成就在哪儿?第一,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的使用,数据处理变得非常及时,预示它对战略分布算得更加清楚,可以从概率分布来做产品去对冲风险。如果把客户行为描述得更准确、更全面,那么金融产品的创新就可以更加深化,而互联网可以帮助银行做到这一点。

        第二,互联网技术代替了物理网点,成本比较便宜,于是渗透率非常高。过去所有做银行的,一两块钱的业务大家都是根本不做的,因为成本在那儿摆着。但是互联网金融却是一两块钱都可以做,这使金融服务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如果说金融不再神秘成为普惠金融,那么是互联网帮助做到了这一点。

        其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也是现在大家热议的。金融机构的核心是处理风险的机构。风险怎么看呢?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金融机构必然的追求。

        就我个人来看,互联网金融正在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这种模式出来以后,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互联网模糊了存款和饭钱的关系。我们拿银行存款来说,你一定会把饭钱留在手上,是把不用的钱作为存款,互联网模糊了存款和饭钱的关系。

        举例来说,支付宝本是做支付的,客户的钱都放在上面,因为钱很多,就把这个钱说成余额,余额又变成存款。存款在银行一定是有期限的,商业银行最怕的是挤兑。但是做支付的,根本不知道客户行为规律,客户可能由于某种需要,突然花钱比平时多一点,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但是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假如再出现“光棍节”交易额突然非常大,大量的支付导致在银行大量提现,这时候就出现了挤兑。如果这些钱是存在一家小银行,那很快就会垮打掉了。

        如果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可以做协议存款,但是不能做T+0,不能即时兑出;可以看到,从金融风险管控的角度,央行已经开始关注和规范相关的行为。从今年2月份以后,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加剧了,余额宝如果转到其他的“宝”上,一定会出现大额提现,由此就会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终将回归金融

        金融咨询网观点:美国花旗银行前主席兼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曾有一句名言:“银行玩的就是风险。”今天“互联网金融”概念炒作无论能喧嚣多久,那些无风险套利式“互联网金融”之举,都称不上是什么金融创新。

        曹远征博士观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怎么样,我也还没有想清楚,但我想说有一件事我看的清楚,就是必须界定清楚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界限。什么叫金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如果用互联网能把所有的确定性问题全部取代,像支付、交易等,但是能不能取代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我尚且不敢下结论。我们知道那是人的行为问题,那是风险偏好问题。可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确认这种风险时提供更多技术手段,但是它还不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恰恰才是金融的核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看到,未来互联网企业可能有两条路的选择:一条是在金融领域继续做支付系统(只需要支付牌照)。支付系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确定性的问题,肯定发展潜力大。如果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成本更低,比银行物理网点成本低很多,肯定会有很大的佣金收入空间;

        另一条路是互联网企业变成金融企业。如果是变成了金融企业,就应该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监管,全球监管标准是一样的,8%的资本充足率。同时各国都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中国是20%的存款准备金,这是金融一般性监管。

        金融与支付的区别在于风险的判断。中间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生息?如果钱是生息的,这是金融活动;如果钱是不生息的,这是支付活动。利率是金融活动最重要的标志,它是风险的溢价。如果互联网企业要做风险的溢价,就要获得金融牌照;如果不做风险溢价,那就只是技术性竞争。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