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商业银行的电商金融之路

2014-09-09 10:05:50作者: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 王鹏虎编辑:金融咨询网
在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竞合关系中,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笔者认为,有三种模式应对行业的巨变,即电子银行、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和社会电商金融服务。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入。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也经历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应用于银行业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也依托互联网技术逐步渗透到金融服务领域,形成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将以银行业为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并基于对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各自优势劣势的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三种模式。

一、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基础是金融中介理论。从早期的解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到现代的金融中介功能观、风险管理、参与成本和价值创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都表明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信息获取和处理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根本改变,互联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职能,形成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可能成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1. 互联网金融的渗透领域
  
        互联网金融正在对传统金融领域进行渗透。首先是支付,接着是贷款和理财,最后是存款。近期以阿里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向活期储蓄存款领域渗透。此外,在银行以外的保险和证券领域,互联网金融也有涉及。
  
        2.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案例
  
        从电商领域渗透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应该是最早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公司。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理财五个方向。
  
        目前,阿里支付宝成为最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范围发展到更多的小额支付领域;阿里小贷2013年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服务客户70多万;阿里余额宝2014年2月底用户达到8100万户、吸取资金超过5000亿元;淘宝网上基金销售平台已经吸引了30多家基金公司入驻。此外,阿里已成为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企业。
  
        从网络社交领域渗透的腾讯。腾讯在传统金融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除了早期的“三马”联合网上卖保险,近期更是以微信支付切入互联网金融。微信支付功能自2013年8 月上线以来,应用范围涵盖第三方应用、二维码扫描支付、易迅精选商品购买、理财通、嘀嘀打车等。此外,腾讯积极开展与银行合作发行网络信用卡,并且也获得了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资格。
  
        从传统商业领域进军电商进而渗透金融领域的苏宁。苏宁原来是线下连锁商业企业,2010年提出转型电商的发展战略,现阶段已从电商领域入手,开始拓展金融业务,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保险销售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提出设立银行的申请。
  
        此外,还有搜索引擎公司百度,门户网站新浪等,各类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抢占互联网金融的入口,通过自己的核心互联网应用切入客户的金融需求。
  
        3.P2P和众筹融资
  
        当前,P2P(Peer to Peer)和众筹融资(Crowd Funding)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又一热点领域。2012年4月美国签署了《初创期企业推动法案》(Jobs Act),2012年底,美国的众筹融资网站达到700多家。
  
        中国目前P2P和众筹融资平台大概1000多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倒闭的也比较多。目前该领域还没有明确的监管办法,统计数据也不准确。随着客户数量的增长,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4. 余额宝的实质及其对银行存款的冲击
  
        最近业界广泛关注的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这些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理财产品已经切入到银行最核心的业务领域——存款。“宝宝们”通过互联网导流,借助支付宝钱包、微信等手机客户端绑定客户银行卡,再对接货币基金为客户提供资金收益。央行2014年1月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其中相当数量的存款被“宝宝们”吸走,转为不计入一般性存款的同业存款。
  
        事实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只是在销售前台进行了渠道整合,后台的资产端并没有创新,为货币基金存放银行同业存款。一般性存款转了一圈又回到银行,却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资金的性质变了,从活期储蓄存款变成了同业存款;二是银行资金成本变了,从年化0.385%活期利率变为随行就市的同业存款利率(通常达到年化5% 以上),而客户资金收益来源还是银行。
          
互联网企业通过获得小额贷款、担保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以及在无牌照的情况下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新的参与者,并发展出与传统金融形态迥异的业务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分工和专业化经营大大弱化,被互联网平台及其相关软件替代;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金融不再为少数精英控制,而变得普惠、民主。

二、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优劣势分析及竞合关系
  
        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的渗透、冲击和挑战是深刻而剧烈的,必然会分流银行的部分客户和业务,迫使银行业做出更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服务渠道、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快速激发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一些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的银行将会被淘汰,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挑战,银行应有充分、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自身也有其劣势和局限性,难以对银行传统业务造成根本性、致命性冲击,更无法颠覆和替代传统银行,银行在互联网企业面前也并非无能为力和一无是处,应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互联网企业和银行两者的优劣与劣势。
  
        1.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没有监管的限制是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优势。在资本金、资产负债比例、业务准入、安全、客户信息保护等诸多方面,互联网企业都没有受到像银行一样的严格监管,可以获得比银行大得多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具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互联网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将面临被淘汰,这迫使互联网企业具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和创新能力。

        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与银行更加注重安全性不同,互联网企业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而客户体验正是网络用户最为关注的。由于互联网企业不具备实体店面的优势,其网站和客户端等导流入口就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企业会倾其全力做好客户体验,甚至不惜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安全性。

        互联网企业没有历史负担。金融并非互联网企业主营业务,其短时期内可以把金融业务收益反馈给客户,甚至为了推广业务把其自身其他业务收入贴补给金融客户。而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靠利差收入和金融服务收入,所获利润不愿重新分配。
  
        2. 互联网企业的劣势

        • 没有金融牌照,在不受监管的同时也不受保护,业务风险和客户损失没有救护机制。

        • 无法对接有效的金融资产,最终给客户提供的收益是无法完全掌控的,还得依靠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资产。

        • 安全程度比较低。技术安全和资金安全的保障都比较低,并非技术上做不到,而是因为把体验放到了第一位,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安全。

        • 流动性管理方面未经历过考验。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