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互联网金融大潮下商业银行生存之道

2014-09-10 18:12:59作者: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络金融部 曹汉平 陆雅编辑:金融咨询网
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并以其多样的支付渠道、对称的信息处理模式、优化的客户体验等众多优势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金融互联网化的浪潮,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如何改变自身以顺应潮流,成为其不可不考虑的议题。

随着宽带传输、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深入应用,互联网正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推动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并不断重塑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行业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广大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利用创新思维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谋求战略转型,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浪潮。

一、快速兴起的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植入金融业,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进而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优化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个阶段,主要表现为P2P贷款、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阿里小贷、众筹融资及互联网货币六种模式。

        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及电子商务。数据显示,在获得许可的25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有97家提供网络支付服务,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总额达到53729.8亿元,较上年增长46.8%,并呈现出从线下到线上、从网页端到移动端的发展趋势。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理财产品凭借一度高达7%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成为2013年最火爆的理财产品。根据今年一季度报披露的信息,3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2只货币基金总规模已达1.02万亿份,利润合计约111亿元。网络理财分流了传统银行存款,也推动银行革新现金管理工具,到2013年底,各大行也纷纷推出了低门槛、高收益、到账快的新一代理财产品。电子商务延续了过去高速发展的趋势,即使在网民数量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有效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8500亿元,其中网络购物占82%,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以商家到客户的B2C模式为主流。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挑战

        参与各方围绕流量、客户、数据等方面的争夺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并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挑战。

        1. 多样的支付渠道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愈发明显,互联网金融以其多样化的支付终端与多元化的支付渠道对传统银行支付模式提出了挑战。虚拟支付平台是传统银行服务的延伸,包括对传统支付手段的整合及互联网支付需求的扩展。通过广泛合作,统筹协调发展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推进移动支付领域的模式创新和业务拓展(包括NFC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增强现实等),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布局,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个性需求。

        2. 对称的信息处理模式

        互联网的开放、低门槛等特点使得参与者之间能够方便地彼此了解。将这一模式引入金融行业,搭建网络平台,使其具备较强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参与性,同时又降低了中间成本。P2P网络融资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借款人直接发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后,可以直接与借款人签署借贷合同,提供小额贷款,并能及时获知借款人的还款进度,获得投资回报。这样就降低了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和风险分担上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贷款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减少了由此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交易成本。

        3. 优化的客户体验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实体店所需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方便了客户,使其足不出户便可办理众多业务,享受“随时、随地、随心”的服务。传统金融行业,特别是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往往因为以前的日子太好过,渐渐形成了惯性思维,不会刻意关注客户体验。而互联网金融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的契机在于在线交易达到规模量级后产生的资金刚性需求,互联网企业关注这一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使得他们通过友好的页面设计、便捷的操作流程、协同的渠道管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方便客户,从而增强了客户粘性。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与谋变

        为进一步把握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并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社会生活、支付方式、商业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商业银行应突破传统模式束缚,采用互联网思维,积极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1. 数据挖掘构筑全新经营模式

        作为一种决策支持过程,数据挖掘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数据分析方式,做出归纳推理,从中提炼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制定策略。相比互联网企业而言,悠久的历史和遍布全国的网点为商业银行积累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海量数据,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对客户进行细分,在了解其消费习惯和支付能力后投其所好,推荐其可能会购买的产品,既方便了客户,又为银行增加了收益;另一方面,挖掘客户的消费潜力,想其所未想,主动打造新的生活理念,扩展营销空间。

        2. 定制产品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互联网通过其“草根”特性,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银行对客户的关怀也不应只停留在财务层面,而应该扩展到个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及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商业银行应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支持渠道接入和管理、数据接入及产品动态组合推荐、产业链条动态监控等模块,实现对产业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导、共享、分析和动态监控,为银行提供风险自动识别与监控手段,打造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3. 跨界合作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互联网开放、低门槛的特点决定了以其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打破原有疆界的限制和原有经营模式的束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亦是对疆界和壁垒的一次冲击。不断发展的海外电子商务对无界融合提出了新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为海内外在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上的融合统一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商业银行应逐步增强对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建立与广大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公司以及教育医疗、民生服务等领域战略伙伴的业务联盟,通过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4. 渠道协同提升客户体验

        未来所有的竞争都将是客户的竞争,失去客户就失去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银行一方面抛开原有的思维模式,学会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寻找业务增长点和创新点,从而增强客户粘性。另一方面注重客户体验,加强渠道协同建设,使客户在交易中真正感到舒心与便捷。银行与客户的接触主要通过产品和渠道来完成,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渠道很多,如网点、电子银行等,过于分散的渠道会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不利于客户体验的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银行通过渠道协同,做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不仅要解客户的燃眉之急,还要想客户所想,更重要的是想客户所未想,满足客户潜在的渴望,超越客户预期。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