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银行将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2016-03-15 15:52:18作者: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 陈广华 王蕾编辑:金融咨询网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随着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新技术也开始影响传统的金融业。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时代下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明确“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银行如何利用科技、迎接挑战提出了建议。

试想一下,你随意打开手机上的微信,看到朋友分享的一条朋友圉“澳大利亚5日游只需1万元”的文章,顺手收藏了。之后你就会无意间看到想要的“境外游”金融产品。是不是很巧合?

  这一切都来源于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我们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作为信息、以多种方式收集,再被加工处理,产生价值。随着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新技术也开始影响传统的金融业。金融业使用新技术拓展业务,同时,新技术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银行业务日趋常态,没有柜台和网点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已经开始了试营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大量涌现,从支付结算到投资和融资服务、再到流通货币等业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无一幸免,渗入范围不断扩大,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

知己知彼:银行面临的挑战

  银行是历史最为久远的金融机构,历史越久远,业务开展模式越固定,越难被改变,变革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因此,当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时,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尽管各大银行都严阵以待,但困难重重。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是非金融行业侵入。

  来自同业的压力:由于各家银行的技术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发展不一,在这场互联网金融的角逐中,部分银行新技术投入较快,业务创新能力强,具有先发优势而迅速抢占市场,对同业造成竞争压力。

  来自非金融行业的压力:非金融行业进入金融业通常是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金融业的薄弱环节切入,一是改变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方式或交易方式,二是涌现出新的金融衍生品,从而在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金融涉及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与传统银行相比,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

  依托已有社交网络或互联网产品:社交网络和互联网产品的客户粘性比银行官网大得多,客户在社交网络和互联网产品上所做的操作越多,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越全面,利用客户信息所做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就越有价值,客户营销就越高效。同时,大数据也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业务拓展方向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作用。

  交易快捷,推广快速: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速度以毫秒计,再加上社交网络的传播特性,使得一种新的产品在数秒内便定向发到了有真正需求的客户手中。推广之快,传统银行无法与之相较,而一旦客户感兴趣,即可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在几秒内完成交易。

  当然,发展模式如此优异的互联网金融也有它的弱点。

  金融产品种类受限: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两种:一种是已有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如基金、证券、保险),经过包装之后,成为与银行产品相似的产品,如:余额宝,微信理财。这些产品与银行的定期、活期存款、理财产品等传统产品抢占市场。另外一种是将线下的银行产品搬到线上,如P2P,冲击的是传统银行的融资业务。但是,银行监管部门因为风险等原因,对互联网金融所能包含的产品种类进行了限制。

  信息安全隐患大,信用风险高: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产物,随着第一家P2P公司的倒闭,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清晰地暴露在大众的视线中。互联网环境与银行封闭的交易环境不同,信息安全风险、信用风险等控制较弱。央行刚刚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属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作为金融体系关键一环的征信工作也将从曾经的金融机构扩展到互联网大环境。

技术先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金融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制度支撑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其中,技术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基石。19世纪30年代电报兴起,到后来的电话、计算机的发展,直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每一次通讯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产生、传播、加工利用等方式,使得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大幅减少,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幅提升,金融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科技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技术。

大数据

  目前,根据企业处于大数据金融服务中的环节及价值差异,可将大数据金融分为平台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两大模式。平台金融模式中,是平台企业对其长期以来积累的大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通过研究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创新性地为平台服务企业开展相关资金融工作,典型为阿里系;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龙头企业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地位,通过其对上下游企业现金流、进销存、合同订单等信息的掌控,依托自己资金平台或者合作金融机构对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典型为京东等电商。无论哪种模式,大数据的作用都是帮助银行或其他金融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营销、定价、风险和欺诈等问题,并识别用户的行为和潜在需求。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移动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服务业,其所采用的媒介不同。移动互联网金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通过上述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移动互联网在原有桌面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用户的禁锢,不仅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而且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支付结算等,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可获得性,释放了部分被束缚的需求。

云计算

  金融的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云计算必然成为未来银行提供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首先云计算是互联网金融战胜传统银行的一个核心技术。因为,只有在互联网上,才可以真正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而大数据才是真正的核心资源。其次,云计算是互联网环境下避免金融危机的关键性技术。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高效的技术后台,未来,金融业发展需要更多地去考虑更低成本的开放式存储,分布式计算。

  云计算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反过来促进了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这些先进的IT技术开创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不断的冲击和改变着一向稳健、保守的银行。因此,传统银行想全面拥抱互联网金融也必然依托IT技术的有效支撑,必须在这三个关键技术上重点突破。

蓄势发力:银行应如何应对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的支撑下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传统银行要想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必须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方面持续加强,同时,银行需要挖掘自身的优势,发挥其最大价值。传统银行发展至今,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以及风险控制经验。银行积累的资源主要包括:人、网点、系统。风险控制能力包括计量、防控及定价等。现阶段,银行可在合理利用自身的这些优势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包容。传统银行要做到“开放”包含了两层合义,一是以开放双赢的思维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及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强强联合,推出创新型产品,深耕互联网金融。比如光大银行与百度的合作,广发银行与网易的合作等案例。另外一种是建立开放平台,纳入更多的业务和渠道。如光大银行的云缴费、金融开放平台等,如图1所示。

图片3.jpg

  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和数据。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建立了Hadoop集群、私有云、大数据分析等系统和平台,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银行业务系统中高价值的数据,以银行自身的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线上线下形成互补格局。银行的线下服务是先天优势,虽然已经存在完全没有柜台和网点的互联网银行,但短时间内这种模式也只是试运营。银行在调整已有网点数量及柜台业务的同时,应在拓展业务时利用先进的技术,使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形成互补格局,深耕O2O业务。

  全方位客户体验平台。客户体验是检验银行转型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当银行业务融入到互联网金融时,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更人性化的、全方位的客户体验平台也将成为重点,银行可建立先进的客户体验平台提升客户体验(如邮政储蓄银行的客户体验平台)。

  加强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在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传统银行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技术,严控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优势,逐渐建立不依附于互联网企业的生态圈,保持传统银行自身安全、风险低的优点。

  越是严峻的形势,银行越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拓展新业务时,银行应谨记“慢就是快”的原则,不盲目求快,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要先行。新技术确实是发展的动力,但也包含了很多陷阱。在这个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隐蔽,如图2所示。

图片4.jpg

结束语

  现阶段,银行业真的是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代,银行业务能力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科技能力的较量。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采用新技术而带来的业务创新能力将成为银行发展的突破口。哪家银行的科技发展越快越有效,哪家银行就会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脱颖而出。毫不夸张地说,谁赢在了科技,谁就赢在了未来。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