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移动金融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2013-02-25 14:30:17作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运行管理部 尹洋 廖渊 刘伟煜编辑:
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应借鉴国内外移动应用技术和经验,努力推进其在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创新和发展,利用移动应用的便捷,随身性,低风险应用服务,从而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随着智能手机终端、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愈发明显,行业的商业价值日趋提升。随着苹果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大量的移动应用应运而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和深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移动金融应用的发展关系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各银行机构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银行业当前移动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并探讨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移动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

        多方面宏观因素和外围环境发展状况表明国内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为移动金融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无线网络发展迅速,客户数和使用率高速攀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5月底,国内3G基站总数达71.4万个,中国移动的TD网络已经覆盖全国4个直辖市、283个地级市、370个县级市及1607个县的热点区域,以及部分发达乡镇;中国电信的3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县城以及2.9万个乡镇;中国联通的3G网络覆盖341个城市和1917个县城。全国3G用户总数达到7376万户,TD用户达到3200万户,在3G用户中占比4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用户分别达到1967万户和2209万户,分占3G用户的27%和30%。3G客户大部分应用以IOS和android系统为主的智能手机平台。以中国联通为例,目前其iPhone用户平均月增30~40万。

        同时,各大运营商都在主要城市推广WLAN热点建设。截至2010年底,三大运营商部署的WLAN热点数已达28万个左右。而后,中国移动宣布3年内WLAN热点总数目标为100万个,中国电信预计到2012年其WLAN热点将达到l00万个,中国联通计划今年WLAN覆盖4万个单体楼宇。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网速更快、成本更低的无线接入方式,其在城市覆盖率的提高,进一步助推移动金融的普及发展。

        随着3G和WLAN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移动金融的应用和普及成为现实。

        2.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用户使用移动金融服务的基础
        近年来,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IOS,android,wp7等移动平台系统日益完善,集成了wifi、卫星定位、摄像头等功能的智能终端,在性能、操作性和适用性等方面,都与移动金融服务需求相符。

        3.客户对移动应用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4.2亿网民中,手机网民达到2.77亿,普及率达65.9%。我国新增网民中62%来自于手机用户,半年新增了4334万人。手机上网、手机阅读、微博等移动应用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

二、国内银行业移动金融应用服务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都已推出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服务,从传统的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到网上支付、基金理财、黄金买卖,涵盖了大部分的零售业务。以建设银行为例,其手机银行客户在2010年即达2244万户,全年交易额和交易笔数分别为4910亿元和4.26亿笔,并推出了WAP手机银行支付服务和iPhone客户端版服务。同时,建行更推进了短信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推出了基金、黄金、外汇等资讯短信通知服务和信用卡彩信账单服务,实现了短信信用卡还款等功能。可见,在以手机银行和短信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移动应用服务方面,各主要商业银行都高度重视,并在客户普及度和认可度方面获得了初步成功。但是国内银行业目前的移动金融服务还存在如下问题。

        1.金融服务移动化进程需加速
        国内金融服务移动化进程缓慢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推出渠道按部就班。在很多银行固有模式中,一般业务的推出模式还是:实体网点——在线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移动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这种方式实际上并不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很多情况下,移动金融服务是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方式,特别在一些特色中间业务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比如2011年,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出银医卡,客户可通过银行的自助终端、个人网银、电话客服等渠道办理预约挂号、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实时支付挂号费等业务。但对于客户来说,通过手机办理上述业务将赢得更好的客户体验和服务优势。

        二是重个人,轻企业。据业界预测,企业对实时管理和移动办公的需求将日益迫切,与企业办公、销售、物流等活动相结合的移动商务运营,被认为是助推企业利润增长的全新模式。而移动金融作为实现移动商务运营的关键环节,将触发全球新一轮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移动化变迁。银行应尽快顺应发展趋势,突破目前移动金融服务主要面向个人客户的局限,努力将公司客户金融服务移动化。

        2.移动金融亟待创新
        银行传统移动金融服务主要利用手机和短信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等基本功能。就金融产品创新本身,银行保持了一贯的保守稳健风格,加之国内银行风控水平的限制,移动金融新产品推出有限。与起家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相比,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更加谨慎,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并未充分利用自身客户资源,失去了发展某些新兴业务的先机,甚至丧失占据产业主导地位的机遇。

        除移动金融产品创新滞后外,银行在无风险辅助类移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也是乏善可陈。银行业整体对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日常性服务的意识欠缺,而互联网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则远高于传统金融行业。比如国内B2C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京东商城针对智能手机和iPad终端推出了多操作系统版本的移动应用服务。客户在移动终端中通过应用软件实现下单、订单查询、商品搜索等常用功能,还可实现基于商品条形码的价格比对功能,实时对比报价。餐饮服务业的互联网领先企业——大众点评网提供多种版本的手机应用客户端,支持商户搜索、GPS自动搜索区内商户、显示商户位置、提供商户交通路线等服务。腾讯、新浪、网易等更是推出了多种面向各类移动终端的移动互联应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