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演进分析

2016-08-30 21:22:37作者:渤海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李伟华编辑:金融咨询网
供应链金融模式从1.0到4.0演进的过程,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交易成本减少的过程。而电商挑战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则是利用其信息优势,击中了银行的信息劣势。为了应对电商挑战,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快向供应链金融3.0和4.0转型,通过提升大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弥补信息劣势。另一方面,与电商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在“去渠道化”和“去库存化”的压力下,借力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寻求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交易协同、物流协同和财务协同,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从1.0演进到3.0,以及未来可能达到的4.0。模式演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摆在银行面前。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及优势

        1.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抓手,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接在一起,通过管理整条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为核心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更优的金融服务。当前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包含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三大类。银行针对融资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合上述三类融资方式,推出贴合企业的融资方案。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依托核心企业信用、盘活企业存货、用活应收账款”等路径,缓解中小企业“信用弱、周转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回收慢、贷款担保难”等劣势。通过资金交易的结构化安排,在上下游交易链条上,通过组建风险缓冲保证金池、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基金等模式,将产业链企业从简单的贸易关系逐步引导为行业利益共赢体。

        2.供应链金融改善了银行的授信方式

        供应链金融将商业银行原来孤立、静态的授信方式转变为动态、系统的授信方式。传统的银行授信方式依赖财务报表,从单一企业的经营、财务、市场等角度对该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信用评价,从而决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额度。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关注企业之间真实的业务往来,从关注单一企业转向关注整条供应链,综合考量供应链核心企业和整条供应链情况展开授信。供应链金融将单一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条供应链企业的相对可控风险。

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从1.0到4.0

        1.供应链金融1.0——1+N和N+1+M模式

        最原始的供应链金融1.0模式被笼统称为“1+N”,即银行根据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撑,完成对上下游大量中小企业“N”的授信。根据银行切入供应链方式的不同,供应链金融1.0可细分为“1+N”和“N+1+M”两种模式。

       “1+N”模式是指银行直接切入核心企业,然后围绕核心企业“1”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N”开展授信。“N+1+M”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为藤,“顺藤摸瓜”,找到供应链核心企业,再基于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003年,平安银行采用“1+N”模式,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1.0。以一家大企业为核心,将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中小企业串联起来,通过掌控供应链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采用预付、应收和存货三种方式开展供应链融资,收效良好。

        供应链金融1.0模式下,银行通过借助核心企业,间接解决了和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核心企业的信息优势和“信用外溢”,降低银行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信息劣势,减少交易成本。

        2.供应链金融2.0——在线供应链金融

        2014年,在线供应链金融广泛兴起。供应链金融2.0把传统的线下服务搬到线上,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了与核心企业的数据协同,从而掌握供应链上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信息,便于银行获取供应链上企业的仓储、付款等各种真实经营信息。以大数据资源为信息支撑,银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2012年,平安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2.0”,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与核心企业的数据协同,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式在线运行,致力实现金融服务的“在线可得”与多方信息的“清晰可见”。

        在供应链金融2.0模式下,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线上数据协同,进一步降低了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和交易成本。

         3.供应链金融3.0——云服务平台

        供应链金融3.0时代,银行搭建了一个电商云服务平台,汇聚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等经营信息。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为中小企业搭建配套服务平台。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交易过程为核心。并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转变为围绕中小企业交易的“N+N”模式,直接解决了与供应链上大部分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14年6月,“橙e网”正式上线,标志着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3.0正式推出。通过搭建电商云服务平台——橙e网,平安银行获得了供应链上几乎所有相关企业的大数据资源。在此模式下,银行不再过度依赖核心企业,直接“对话”中小企业,大幅降低了授信交易成本。

        4.供应链金融4.0——物联网应用

        供应链金融4.0时代,银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构建综合化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掌握、挖掘和分析供应链企业数据,实时捕捉、识别和判断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金融产品。供应链4.0时代,银行由“被动银行”(在传统授信模式下,客户先提出融资需求,银行再做出授信反应)转变为“主动银行”(银行通过数据分析,主动识别和判断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互动银行”(银行和企业形成良陆互动.客户不仅是金融产品需求者,同时也是产品设计者;银行不仅是金融产品提供者,同时也是产品设计方案的需求者)。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供应链上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库存、销售等领域,将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经营信息的“数据化”和“可视化”,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呈现出崭新特征。物联网技术环境下,银行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据此,银行可做到按需贷款和按进度放款,切实提高了授信能力和风控水平,从而可以避免近年来因为仓单的重复质押和虚假质押而出现的钢贸问题。

        2015年6月,平安银行推出物联网金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物质押系统可实现对动产的实时监管,从而赋予动产以“不动产”属性,有助于解决不动产质押难题。

        供应链金融4.0模式下,物联网产生海量的大数据资源,银行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和应用,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特征,从而实现银企之间近似的“完全信息状态”。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彻底扭转银行一直以来的信息劣势。

       分析以上四个阶段,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模式从1.0到4.0演进的过程,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交易成本减少的过程(如下表所示),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授信和控制风险。

表1.jpg

 

电商基于信息优势参与供应链金融竞合

        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的同时,电商基于信息优势也杀入了供应链金融市场。当前,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为代表,正在以电商“自建P2P”或者“电商+P2P”(电商与外部P2P借贷平台合作)模式进军供应链金融领域。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优势,大有“后发制人”之势。

图片_看图王.jpg
图 京东供应链融资流程

        一方面,大型电商机构基于对企业交易信息的掌握,通过分析大量真实可靠的历史交易记录,有效识别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的连续性、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并通过信贷业务的封闭运作和贷款的自偿性,有效保证了授信的安全性。比如阿里巴巴有2亿多活跃买家和近千万活跃卖家,在零售领域每年有上百亿笔交易以及上万亿交易额,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包含足够订单、付款信息和交易记录的庞大数据库。基于其庞大而真实的数据资源,阿里巴巴通过阿里小额贷款业务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大型电商机构还具备物流优势。通过对物流信息的掌控,既可为授信提供决策参考,又可为风险控制提供量化数据支持。比如京东基于其在物流环节的优势自建仓储,拥有大量供应商,供应商有固定结算期。这些真实有效的大数据资源,既为京东开展供应链融资提供业务来源,也为其风险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上述供应链金融新模式,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授信评级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质押担保,极大地拓宽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范围,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尤其是当前“电商+P2P”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双方联合互取所长,既可以利用电商的大数据优势,又可以利用P2P借贷平台的资金灵活性优势,正适应了当前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期限较短且不确定、金额大小不一等特点,市场竞争力可期。

        电商挑战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质是利用其信息优势,击中了银行的信息劣势。为了应对电商挑战,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快向供应链金融3.0和4.0转型,通过提升大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弥补信息劣势。另一方面,与电商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新启示

       1.抓住并善用核心企业,巩固传统模式优势

        当前,许多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仍为传统的1.0或2.0。其中,核心企业是关键点。一是充分开发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资源。二是搭建好与核心企业对接的在线平台,实现供应链企业数据共享。三是促使核心企业形成信用外溢,实现供应链风险分担。

        2.加快向新模式转型,同时探索与电商合作

        电商挑战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质是利用其大数据信息优势。为应对挑战,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快从供应链金融1.0、2.0向3.0、4.0转型。通过建立“数据思维”,提升数据搜集、挖掘和处理能力,弥补信息劣势。另一方面,与电商合作,实现双赢。

        3.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授信和风控模式

        一是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支小支农。物联网大数据能够帮助银行实时获取三农项目和小微企业的风险收益情况,从而准确计算授信额度。同时,银行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企业经营数据实施动态监控,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可以利用物联网货物质押系统,降低风险。实现对动产实施动态监管,实时掌控贷款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甚至用户的使用情况。可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帮助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预警,预防欺诈违约案件,提高风控水平。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