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工业4.0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2016-09-18 15:39:30作者:渤海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李伟华;美国罗格斯大学 仪德琛 韩帅编辑:金融咨询网
德国工业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本质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中国制造2025”可以“以德为师”,充分借鉴德国工业4.0的理念和经验,实现未来银行业的新发展。

德国工业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实现智能生产。工业4.0时代,随着CP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给未来银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一、德国工业4.0本质是基于CPS实现智能生产

  工业4.0是2013年德国确定的一项国家战略。其本质是利用CPS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智能制造,将产业链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实现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工业4.0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和CPS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又称“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作业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来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智能匹配,提升物流配送效率。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设备的互联: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完善的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各个子部分可以动态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制造需求。在工业4.0时代,从生产原料、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到消费者整个链条将全部被联结在一起,消费者只需通过智能设备下单,那么包含个性化要求的订单会被自动传送到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将自动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最终产品将通过智能物流交付给用户。

  工业4.0带来的新一轮去中介化将给工业品制造商和网络渠道销售商带来全面冲击。在工业4.0模式下,生产将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将不再是工业生产的核心因素;产品由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变,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得到极大满足;消费者由被动选择向主动参与转变,用户将更多参与到产品设计环节中来。工业4.0将重塑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也必将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二、“中国制造2025”本质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中国制造2025”是20l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来的。李克强说,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本质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两化深度的融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中国制造2025”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内涵相似:从时间上来看,德国实现工业4。0也需要8一l 0年,“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十年期规划,两者在时间上大致相当;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我国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相似,都落脚于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也存在明显差异:中德两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德国当前处于从3.0到4.0的发展阶段,而我国整体上还处于从2.0到3.0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2025”可以“以德为师”,充分借鉴德国工业4.0的理念和经验。

三、工业4.0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历次工业革命都是金融业增长的基石”。当前,国内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具有金融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和工业4.0,利用大数据优势创新金融业务模式,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银行业也要快速响应,围绕工业4.0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

   1. 围绕工业4.0三个主题,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1)围绕“智能工厂",瞄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4.0时代,企业必须基于物联网思维,以智能化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为依托,优化对企业的总体布局,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将引发大量金融需求,银行可以围绕打造智能IT系统,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在关键环节实现嵌入式金融服务,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2)围绕“智能生产”,瞄准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

  工业4.0时代,智能生产的实现要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的新兴技术和产业为支撑。银行要找准切入领域,通过抢占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方式,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3)围绕“智能物流”,瞄准物联网应用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的智能匹配,保障物流安全,提升物流效率。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是实现智能物流的关键,银行可以瞄准物联网产业拓展客户和业务。同时,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也有利于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

   2. 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体验驱动业务创新

  在工业4.0时代,随着物联网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用户体验将成为银行竞争关键,商业银行将进入客户体验驱动业务变革的时代。围绕工业4.0时代客户需求呈现的“个性化、实时化、综合化”特征,银行要通过主动创新和转型来响应客户需求,以方便、快捷、贴心的金融服务来赢得客户。

   (1)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工业4.0时代,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系统打破了设计者、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金融机构也应该适应这个趋势,逐渐由标准化、统一化的服务模式向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转型,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提升客户体验。

   (2)满足客户实时化需求

  依托物联网,银行通过综合化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时查看自身数据,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查看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实时捕捉、识别和判断客户需求,从而形成实时化的响应机制,促使银行由“响应银行"向“互动银行"转变。

   (3)满足客户综合化需求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使得银行获得与客户深入融合的机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嵌入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交叉营销和综合化金融服务。银行提供的嵌入式服务越多,响应客户综合化需求的能力就越强。同时,银行通过提供嵌入式服务和综合化服务,还有利于提高客户黏性。

   3. 构建“物联网银行",创新授信和风控模式

   (1)利用智能物流,发展供应链金融

  在智能物流模式下,银行通过利用供应链上流动的各类数据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然后根据授信模型确定对于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同时,根据供应链上数据的变化,银行可以动态调整授信,为客户提供动态化、定制化金融服务,并规避信贷风险。同时,物联网技术防控了“动产质押”风险,这将极大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

   (2)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支小支农

  工业4.0时代,物联网大数据能够帮助银行实时获取三农项目和小微企业的风险收益情况,从而准确计算授信额度。同时,银行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企业经营数据实施动态监控,提升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解决三农和小微领域由于抵押难、担保难而导致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3)利用货物质押系统,降低质押风险

  运用物联网先进的货物质押系统可实现对动产实施动态监管,实时掌控贷款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乃至用户使用情况,可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帮助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预警,预防欺诈违约案件,提高风控水平。彻底解决诸如近期出现的钢贸仓单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问题。

   4.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围绕银行构建生态系统

  (1)建立“数据思维”,提升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

   物联网时代,数据获取总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挖掘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竞争的成败。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领先传统银行开始形成“数据思维",传统银行急需将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入到现有的IT架构中,通过自建数据库或者与电商等合作的方式,提升数据收集、挖掘和处理能力。善于用“数据思维"来为客户设计个性化、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用数据来驱动业务转型及客户体验改进,以更好地响应和创造客户需求。

  (2)提升利率定价能力,加强定制式金融产品创新

  个性化金融时代,银行需要改变“一刀切"式的利率定价和产品开发模式,形成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能力。银行应善于利用物联网所带来的海量大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处理,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业务需求和业务创新点,预测每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3)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物流,提升量化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利用大数据资源,将各种风险行为数据化,构建包含全面风险因子的信用模型。第二,利用智能物流,形成实时化的抵押品动态监控能力,降低质押风险。第三,在授信后,银行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客户的社会活动、财务变化、日常事件等大量细节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客户实施贷后动态化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

  (4)加强合作伙伴建设,围绕银行构建生态系统

  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应用,将使得银行与客户之间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得到极大扩展。当前阿里巴巴、腾讯等带有金融基因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生态系统建设,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果银行不注重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就会被慢慢边缘化,沦为被动响应的简单信贷工具,甚至最终被取代或消灭。银行需要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将不同的服务供应商(如保险证券、教育医疗、商店娱乐、交通物流、酒店宾馆等)聚合起来,接入大量客户互动点,发浑自身枢纽功能,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个性化和综合化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绑定海量价值用户,打造出全新的盈利模式。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