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商业银行区块链应用场景探索

2017-10-27 19:17:56作者:中国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推进办公室 石丹 郝彦鹏编辑:金融咨询网
区块链是一台制造信任的机器,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其“去中心化、共识信任、集体维护、不可篡改"等特性,区块链在商业银行有若干应用场景。

区块链是一台制造信任的机器,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其“去中心化、共识信任、集体维护、不可篡改"等特性,区块链在商业银行有若干应用场景。本文将从票据业务、跨境支付及数字权益通兑三方面应用展开设想和探讨。
  
票据业务应用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交易环节及参与方较多。尽管监管规则不断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一票多卖”、“虚假贸易背景”、“非法票据中介盛行”等问题一直存在。近半年,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事件集中爆发。通过区块链技术创新可为票据市场风险多发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具体业务场景设想如下。
  
  1.数字票据。纸质票据存在伪造、丢失或破损风险,可能出现背书不连续、一票多卖的情况。电子票据流转依托于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此中心化系统无法完全避免系统瘫痪或信息篡改威胁,以及打款背书不同步风险。上述问题均可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化解。

  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数字票据体系是“去中心化”的,参与票据出票、保证、承兑、背书、贴现、转贴现、质押、付款等业务各方均作为独立个体介入数据票据业务。各商业银行及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可作为区块链节点提供资源及服务。数字票据从产生、流转到付款均在区块链中完成,各参与方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达成信任,具体系统示意如图1。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使得数据票据系统具有强大的容错性,有效缓释系统的中心化风险。基于区块链的时间戳,数据票据信息完整且整体交易流程透明,能够有效避免伪造或变造票据、一票多卖等问题。可通过智能合约有效控制、约束数字票据的用途、交易条件、交易时间等要素,保证打款背书同步,并满足更为灵活、丰富的业务场景,适应票据业务的创新需求。

图片1.jpg
图1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系统示意

  2.票据交易。票据交易指票据的流转、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回购等一系列业务流程,这里的票据包括数字票据、电子票据及纸质票据等介质形式。对纸票来说,需先完成托管及电子化,才能在区块链中进行交易。基于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三类票据的交易全过程将被记录于区块链中,交易完成后无法抵赖。借助完备的历史交易记录,可多次评估参与者的信用水平。票据转移路径明确,票据交易对应款项只能回流到票据所有人的对应账户中,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并能原路追回款项。

  从安全性及成本方面考虑,通过联盟链构建“票据交易所”是较为可行的方式。联盟链可由央行牵头组建,也可由多家商业银行联合构建。在组建过程中,各机构需达成共识机制,并建立各自的权限规则,确保各参与方数据在有限范围内公开,私密数据仅限本机构权限查询。央行可作为其中一个节点参与联盟链,办理票据再贴现业务。可通过不同链之间的楔入及信息瓦换,实现票据在不同联盟链中的交换和流转。
  
  3.通过区块链优化票据在贸易融资领域的应用。

  可将区块链技术用于优化现有贸易融资流程,充分发挥票据的代币属性。具体设想如下。
  
  一是将与商业银行密切合作的各供应链上中下游、物流企业纳入区块链,核心企业及大型物流企业作为区块链节点。物流收发货、各企业发票确认等信息均登记在区块链中,结合真实的物流、信息流及票据流,解决票据贸易背景不真实的问题。
  
  二是在全链条企业均认可区块链系统票据可靠性的前提下,假设前一交易过程的收款方为下一交易过程的付款方,在前一交易过程中付款方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并承兑,此时收款方拿到票据,若下一交易过程的收款方同意接收此汇票,则前一交易过程的付款方和收款方都实现了零成本融资。这种支付方式可用于全链条的各级支付中,用极少数票据即可解决全链条的应收款问题。
  
  三是在实际贸易过程中,前后交易对手数量及金额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供应链各级支付过程中涉及票据分拆问题。传统票据业务通过票据质押实现“大票换小票”。在各方建立共识的区块链系统中,由于价值传递方便且安全,可在前手票据有效期范围内进行分拆,推动支付更为灵活便捷。
  
跨境支付应用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业务上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1.跨境人民币支付。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上线,主要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跨境个人汇款及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CIPS二期将于2017年底建成,将采用混合结算方式,提高人民币跨境和离岸资金的清算、结算效率。目前CIPS已有27家直接参与者、395家间接参与者,各直接参与者可在CIPS开立账户、与CIPS签订协议并以系统直连方式办理业务。各间接参与者与直接参与者签订协议并向CIPS申请CIPS行号,通过直接参与者间连CIPS办理业务。

  假设CIPS二期建设时考虑采用区块链技术对系统进行升级,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理论上区块链系统无需第三方运营,但因需完成为参与者分配行号、签订协议、对接系统等事宜,运营方将作为一个节点存在于区块链系统中。通过区块链实现CIPS系统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图片2.jpg
图2 采用区块链实现CIPS系统的设想

  一是目前部分银行尤其是境外银行仍在观望,尚未加入CIPS。其人民币支付交易仍通过SWIFT与CIPS或大额支付系统对接。若基于区块链构建CIPS系统,或可增加市场观望者的信任度,增强其加入意愿。
  
  二是目前CIPS虽已建立灾备系统,但仍存在因突发事件导致系统运行异常或数据丢失的风险,区块链或能保证系统安全性的提升。
  
  三是支付交易记录实时记入区块链中,各节点交易信息同步且不可篡改,可省略直接参与者与CIPS对账的过程,无需处理对账差错。
  
  四是目前CIPS的日间处理时间为8:00~20:00,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为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客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为满足零余额账户规定,可每日定时向大额支付系统转移余额。
  
  2.将区块链技术用于优化SWIFT。SWIFT组织于2016年开始进行区块链概念验证,其中包括如何验证包含区块链技术的交易结算、身份管理概念等,意图创建一种专注于金融应用的独特“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

  3.建立基于区块链实现跨境支付的联盟组织。目前的代表性组织有R3联盟及Ripple。摩根大通、高盛、中国平安、香港友邦保险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已加入R3,该联盟于2016年初在40家金融机构成员间完成了两轮“分布式分类账”测试,包含5种不同的区块链技术,被业界认为是相关技术在金融市场真实环境中的一次最大规模实验。Ripple与全球近30家企业合作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2016年5月,桑坦德银行基于Ripple的区块链技术开发了跨境支付APP。2016年7月,加拿大银行通过SAP和Ripple合作开发的协议在20秒内完成了世界首笔实时跨境支付。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联合境外银行探索建立跨境支付联盟链。

数字权益通兑应用

  虽然部分商业银行的积分系统已与航空公司、石油公司、通讯运营商对接,实现了积分换里程、加油卡或充值卡等功能。但与外部商户互换需逐家洽谈,商务谈判效率较低且系统对接开发量大,同时在数据存储和使用上存在安全问题,目前可与商业银行积分互换的商户较少。
  
  结合“去中心化、共识信任”的特点,可考虑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一套数字权益通兑平台,兑换对象是包括银行在内的各商户的积分、代金券、优惠券等数字权益,实现商户发行的数据权益与通兑平台的实时对接、验证,不同客户之间可在通兑平台上进行各类数字权益的兑换,同一客户也可在通兑平台上将分散在不同商户中的权益归并集合。区块链是通兑平台的底层支撑,商户可作为区块链中的节点提供软硬件资源,也可仅充当通兑平台的使用方。数字权益通兑平台逻辑架构见图3。

图片3.jpg
图3 数字权益通兑平台逻辑架构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通兑平台的难点在于数字权益在各商户系统与通兑平台之间的同步问题,有以下三种实现方案。
  
  一是各商户系统通过实时同步方式把数字权益放入区块链中,在兑换交易发生时实时同步链内外权益余额。
  
  二是通过手工登记、实时同步或批量同步的方式将数字权益导入区块链,链内展开兑换。使用时再将数字权益通过手工登出的方式从区块链转移至商户系统内。
  
  三是数据权益无需登入区块链,即区块链不记录余额信息,仅做数字权益验证,并记录交易明细信息。
  
  对于客户通过何种方式确定数字权益兑换意向,有以下三种撮合方案。
  
  一是自由撮合。个人客户通过面对面协商、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在平台或其他网站上沟通等方式确定数字权益通兑意向,再到通兑平台进行兑换操作。客户按照沟通确认的价格,在通兑平台签订电子合同,通兑平台做资产验证及兑换交易。
  
  二是发行平台通用积分。各数字权益发行企业需确定自身积分与平台通用积分间的兑换比率。客户将各企业发行的数字权益直接换成平台通用积分,进而兑换目标企业的数字权益。客户间不存在议价过程,需按官方定价进行交易。
  
  三是竞价撮合。客户对自身数字权益出价,系统自动撮合交易,满足条件的出价自动成交,数字权益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交易可能在两个或多个客户之间完成,如图4所示。三种撮合方案可在数字权益通兑平台并存,客户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选择相应方案。

图片4.jpg
图4 通兑平台竞价撮合交易举例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