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移动支付在银行业务创新中的应用

2016-03-30 16:48:04作者: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无锡市分行 莫晓锋编辑:金融咨询网
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无线射频技术的研究和比较,寻找适合商业银行创新和拓展业务的无线射频技术解决方案。并在银行业务创新层面结合技术和应用分析需求,加以总结和研讨,尝试寻找适合银行业创新产品推动业务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行为正逐渐由传统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远程支付模式向以手机移动支付为代表的近场支付模式转变。现代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SIMpass、RF—SIM、NFC等多种移动支付技术方案,结合银行传统业务,创新产品和应用,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无线射频技术的研究和比较,寻找适合商业银行创新和拓展业务的无线射频技术解决方案。并在银行业务创新层面结合技术和应用分析需求,加以总结和研讨,尝试寻找适合银行业创新产品推动业务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移动支付技术方案比较与分析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方便的金融支付方式,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通过POS设备和互联网络进行购物支付,在这种支付方式下,资金始终通过银行账户划转,这就是传统的远程支付模式。而近场移动支付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手机支付,其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用户使用其手机中预先设置好的“电子钱包账户”对商品或服务直接进行小额账务支付。二是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和近距传感金融机具直接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完成传统的远程电子账户转账支付功能。在这种模式中,客户通过一部经过认证的移动设备完成支付,每部移动设备都等同于一台微型POS。

  近场移动支付技术从出现雏形到初步普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所有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都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这是一种已经非常成熟的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电子的接触。适合商用的近场移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SIMPass技术,RF—SIM技术以及NFC技术方案。

  1.基于13.56MHz频段的SIMPass技术

  SIMPass是最早得到商用的手机移动支付技术:由于普通手机并不支持13.56Mhz频段,无法与现有RFID设备进行交互,为解决移动支付所需的非接触应用问题。产生了多种低成本天线组解决方案。SIMPass方案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的一种。简单来说,SIMPass就是把SIM卡和非接触式IC卡做到一起的一种多功能SIM卡,支持普通SIM卡功能和移动支付功能。SIMPass方案中,应用信息和RFID模块都集成到SIM卡中,外置天线从SIM卡中引出,工作频率为13.56MHz,实现与读卡设备的通信。这样可以实现移动支付所需的身份认证和解决电子钱包充值的问题,用户也无需更换手机终端。但SIMpass方案的问题在于手机需要增加外置天线,而不同品牌手机的SIM卡槽位置不同,可以外接天线的的接口也不一样,需要对不同机型分别开发接口,而且不是所有型号手机都可以外加天线。同时外置的天线容易折断,使用不够方便。

  2.基于2.4G频段的RF—SIM技术

  RF—SIM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技术,它使用2.4GHz频带实现无线通信。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将RFID模块、天线和应用模块全部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即可使用移动支付功能。从成本和控制角度来说是移动支付的最佳选择。这一技术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具有数据传输稳定,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功能开发完善等优点。这种技术前几年曾风行一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依托此技术开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RF—SIM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案例就是深圳地铁的“深圳通”卡,只需要更换手机SIM卡,而无需更换手机就可以实现完整且安全的移动支付功能,目前,深圳通拥有80万左右的用户。

  然而,这一技术并没有得到各大金融机构和银联的支持。原因在于银联现有的金融机具和行业应用较少用到2.4 G频段,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都不支持这一频段,而POS终端的改造和更换需要巨大的成本。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2.4 GHz片段的通信范围比较大,机卡之间的感应范围理论上可以达到十几米,因此,对于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也是这一技术没能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

  3.13.56M频段的RFC技术方案

  NFC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移动设备的近场识别和互联技术,使用13.56Mhz频段实现通信。其特点就是把RFID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现有的RFID基础设施,非常适合手机移动支付使用。手机通过内置的NFC芯片,可以实现非接触式交易的功能,并通过SIM卡来实现身份鉴别等安全功能。简单地说,NFC芯片既可以当做传统的非接触式IC卡,实现公交卡、门禁卡的功能,也可以当做微型的POS和读卡器,实现与老式IC卡之间的读卡和交易功能。

  NFC方式目前是技术最成熟的方案之一,并且得到了银联的认可和推广,但NFC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定制手机终端,没有NFC芯片的手机无法支持这一功能。而且由于核心专利被日本索尼公司所拥有。技术壁垒和巨额专利许可费用的问题是近几年来NFC技术一直无法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

  4.银联和运营商统一技术标准,共同推动NFC方案

  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长期以来手机支付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13.56 MHz和2.4 GHz两种频率之争。采用13.56 MHz频率的NFC方案需要定制手机终端,而用户更换终端成本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不成熟阻碍了NFC的推广;2.4 GHz方案不用更换手机终端是主要优点,而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但2.4 GHz技术的缺陷主要是非传统行业标准,POS终端需要改造、通信范围过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

  2012年12月,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最终明确推行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2013年,中国银联提出了协调产业链各方的利益,推进产业链各方全面合作,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运营商提供租赁空间,资金走刷卡POS机网络,三方就移动支付收益的分配也达成一致:银行及银联延续传统POS机时代发卡行、收单行及银联手续费7:2:1的分成比例,而运营商可以对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银行及特约商户收取一定的租金。这样就解决NFC技术方案得到发展的最大障碍,移动支付的前景逐步看好。
  
二、NFC技术方案的实现

  NFC技术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重要的模块:首先必须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协议技术规范、数字协议技术规范和活动技术规范:这些技术协议用以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必须有合适的终端设备,包括NFC芯片,手机终端和POS交易终端。最后是涉及银行的资金账户和涉及SP的电子钱包账户,以及相对应的身份认证规范,以保障资金和交易的安全。

  1.NFC技术方案中的硬件基础

  (1)POS终端基础

  NFC支付首先需要大量符合标准的POS,由于NFC技术和银联“闪付”POS都使用13.56M的无线频段,所以可以在支持金融IC卡“Q u i c k P a s s闪付”功能的POS上完成支付。2011年启动的金融IC卡推广工作同时带动了POS的快速改造升级。数据显示,在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下,银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约200万台非接触POS终端改造,未来几年将支持NFC的“闪付”终端改造将达到400万台左右。

  (2)移动终端

  支持NFC服务的移动终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没有受理终端,所有的移动支付都无法进行。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NFC手机在应用中可以有三种模式:

  ①读卡器模式:可以读取IC卡信息,RFID标签等,实现个人POS终端应用。

  ②智能卡模式:可以实现闪付、小额交易、模拟交通卡、门禁卡等应用。

  ③点对点模式:可以无线和蓝牙配对等应用,实现“当面付”等功能。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推出了集成NFC芯片的手机。

  2.NFC技术方案中的软件基础

  (1)身份认证机制

  为了解决交易中的身份认证机制,NFC手机需要两大功能模块:SE和SP。

  SE是身份认证模块,用以实现客户身份的认证、认证信息的加密和传输,按照中国移动的NFC—SWP方案,SE模块被放在SIM卡上:身份的认证通过运营商的SIM/UIM卡完成,SIM卡和手机上的NFC芯片通过C6单线进行通信,用于放置各种不同应用的钱包数据,这也是银联主推的方案。

  而SP则是各商户的应用,各SP的密钥都存放在SE里面,而不是在手机上的NFC芯片中,各SP可以共用一个电子钱包账户,也可以分别拥有自己的电子钱包账户。

  简单的说,这种模式就相当于银行的私人保险箱服务。运营商的SIM卡就相当于金库,金库的钥匙和管理掌握在运营商手里,客户只有通过SIM卡完成身份验证后才能进入金库。金库里还有很多加锁的保险箱,供各商户(SP)租用,保险箱的钥匙掌握在各商户(SP)手里,运营商也开不了保险箱,不同的商户即使进了金库也只能开自己的保险箱,开不了别的商户的保险箱。

  (2)资金账户机制

  NFC移动支付对应的资金账户可以属于银行也可以属于运营商,通行的做法是在SIM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钱包”区域,“电子钱包”将用户的常用的各种实体卡(如银行卡、公交卡、校园卡、会员卡等)电子化,分别作为不同的SP封装在SE中。这样用户使用NFC手机即可对不同的SP进行电子现金充值、商户闪付交易以及银行远程账户交易等。并且,用户需要使用运营商定制的专用手机SIM卡,并需要和银行联网加载银行账户。但出于安全的原因,目前还不建议客户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现场大额交易。

  3.NFC手机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从用户角度而言,他们首先关注的除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支持移动支付的商户数量之外,最主要的技术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协议规范所规定的传输范围比RFID小得多,传统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技术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这一技术要求给NFC带来了一个关键的优点。NFC刷卡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0.1M的范围内才能通信,并且只能点对点的通信,这保障在移动支付通信时数据传输的高度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减少了被盗刷的可能性。

  除了设备的安全性之外,手机支付中账户的安全性也有足够的保障,NFC账户交易的安全是基于人民银行PBOC 2.0标准和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行业标准,采用中国银联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提供的证书体系,充分保障了账户本身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手机中的电子账户并不是向公交卡的那样刷卡即付,而是凭密码消费。如果手机丢失,客户只需及时向银行挂失银行卡,并向运营商挂失SIM卡,即可确保银行账户和手机电子钱包账户的安全。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