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构建“村村通金融+ 电商”服务体系

2016-11-29 16:19:01作者: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理事长 陈又林编辑:金融咨询网
陕西信合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将推进农村电商与自身业务发展相结合,认真分析农村人员年龄结构两极化、居住环境分散、电商及金融需求多样化等特点。通过近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建成了以“助农E 终端+ 服务平台+ 电商平台”为支撑,农村电商与互联网金融服务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相较日趋饱和的一二线城市电商市场,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各参与主体另辟蹊径的战略要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通道正在被逐渐打通。服务站和电子渠道下沉、以农村电商连接城乡供需关系的商业模式被公认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价值创新”和“蓝海效应”已然成为新时期农村电商市场的标签。

图片1.jpg

  然而,畅游“蓝海”的门槛却不低。实践证明,农村电商面临物流配送、技术支撑、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多重考验。相比城市资源的富足,农村电商运营环境差距颇大。据悉,南方某县电商代理点面临“商品进价贵、物流成本高、成交不活跃”等困境,每月收入甚至不及政府补贴,生存堪忧。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农村金融机构均在积极探索如何突破现有的城市电商经营手段,构建贯通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最佳实践。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面对2016 年4600 亿元的预期市场规模,各参与方是怎么想的?如何做的?农村电商究竟是“蓝海”还是“火海”?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村金融创新的战略导向,籍此带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时间,专注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陕西信合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将推进农村电商与自身业务发展相结合,认真分析农村人员年龄结构两极化、居住环境分散、电商及金融需求多样化等特点。通过近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建成了以“助农E 终端+ 服务平台+ 电商平台”为支撑,农村电商与互联网金融服务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省内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

农村电商及涉农金融服务的发展变化

  前期,我们对数十家农村电商平台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留守人员主要为“六零一八部队”(六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这部分人员对现有的纯自助方式电商及互联网金融服务很难接受。农村金融市场普遍缺乏一种有效的服务渠道及体系,导致各项服务渗透率很低,预期和实效差距较大。据统计,农村地区的电子银行使用率只有9%,相关电商服务的使用率更低。另一方面,从现有的综合型、农资型农村电商平台看,存在针对性不强、服务单一、覆盖面不够等问题,均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实际需求。调研发现,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迫切需要金融、财政、社保、生活缴费等各类服务,传统电商平台缺乏互联网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此外,传统电商平台涉农业务缺乏与金融服务的有效结合,涉农电商缺乏类似“京东白条”的金融创新产品,更谈不上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元大数据整合分析为基础的、针对整体农业产业链条的精准金融服务,以及各类相关服务的延伸。最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门牌不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电商落地缺乏与之对应的物流体系支持,难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自主建设“村村通”,支撑农村综合服务

  为了改变农村支付环境差、物流成本高、人口结构两极化导致的电商及互联网金融不能有效渗透的问题,陕西信合提出了以服务农村2000 万人口为目标,让居住分散、物流不畅的农村人口享受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红利。我们以“做全村人的大智能手机”为理念,不断做深做强互联网“村村通”服务渠道体系。

  1. 多技术融合,建设互联网“村村通”渠道支撑体系。要解决互联网金融及电商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问题,首先就要建立一种农村人员易于接受的互联网金融及电商服务新模式。我们将此问题与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统筹考虑,建立具有陕西信合特色的“自助+ 协助”方式相结合的互联网“村村通”渠道支撑体系。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以往依赖成熟商业技术平台和通用产品提供特定金融服务的做法,落实银监会“自主可控、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融合使用开源技术、集群技术和虚拟化技术,采用分布式软件技术,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和Linux 虚拟化服务器上的“互联网+ 金融服务平台”和“助农E 终端”。“互联网+ 金融服务平台”除了与行内核心系统、中间业务系统、二代支付系统、农信银增值业务系统、银联前置系统、差错平台等金融业务系统对接外,还与社保厅、财政厅、地方电力、京东、自建电商平台等第三方业务系统对接。通过聚焦金融服务,兼顾便民服务、钜惠网上购物,以“金融+ 生活”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力求实现农村金融和互联网服务的完美融合。

  为更加贴近农村需求,我们研究并制定了智能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制出“助农E 终端”。该终端具备安装方便、智能交互、使用安全、业务承载丰富和应用拓展性强等特点,通过带动商户增收,保证了“村村通”服务渠道的可持续发展。

  2. 着力探索互联网应用模式,实现“互联网+ 金融服务”的“村村通”。近年,以村淘、赶集、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挖掘农村消费市场蓝海,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手段不断挑战传统金融行业。农信社在关注自身业务的同时,必须学习并提供综合性、多元化的服务,否则将面临优胜劣汰的生死抉择。

  考虑到农村人口对智能手机接受程度不高的实际,我们将“助农E 终端”打造成农村客户的“大手机”,通过构建全新的交易场景,依托现有的村级便利店,建成向周边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商超服务、互联网服务、物流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站。同时,加强与各类涉农电商的合作,积累上下游资源,建立“专场、精品、信合客户专享”等本地化购物频道,特别是利用商店解决物流问题。在“助农E 终端”上开通下单、支付与收货功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商业务体验。此外,试水特色农产品进城业务,通过自建积分商城和小微企业电商服务平台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连片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达成整体致富的目标。

  3. 以商户“进销存”数据为切入点,探索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产品。在已建成金融便利店的合作商户中,80% 以上为商店店主,为此,第一我们在“助农E 终端”上增加相应的硬件与应用软件,为合作商户提供一体化收银功能——“进销存系统”,协助商户规范“进销存”管理,解决其日常经营中的“糊涂账”问题。在此基础上,采集合作商户业务经营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商品流、资金流和物流,不断整合上游资源,拓展互联网服务平台内容,净化农村市场、丰富农村供应。第二,根据资金流向和货物流转情况,分析农村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商、供应商、批发商及合作商户在赊销、季节性备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建立信贷业务,开发流水信贷等产品。第三,在线下向线上方面探索助农扶农新模式,加强对农户资金的扶持力度。与农业合作社合作,通过“助农E 终端”管理农户生产流程,整合上下游资源,将贷款资金监管与公司服务功能有效结合,扩大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以上三方面工作,我们实现了以“助农E 终端”为载体,向广大农村人群提供融合金融、政府、公共和互联网等4 大类30 余项金融服务。提出了建设一个由金融机构主导、合作商户协助、财政社保等政府部门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共赢服务模式。此模式以自主可控技术开发的互联网“村村通”应用系统和“助农E 终端”为支撑,采用了“自助+协助”的混合服务方式。通过多种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村村通”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村村通”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为尽快落实国家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普惠金融的精神,进一步巩固陕西信合在农村的地位。我社以金融“村村通”为突破,采取“互联网+ 实体店”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快速推进农村电商落地。

  截至2016 年3 月底,共布放“助农E 终端”13700 余台,覆盖全省1.3 万个行政村,1500 余万农村人口受益,覆盖70% 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大型村镇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村村通”,金融服务半径小于0.5 公里。累计发生交易逾2000万笔。其中财政惠民补贴340 万笔、14 亿元,农民通过“助农E 终端”自主缴纳养老费占所有社保缴纳渠道的31%。去年8 月以来,通过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在金融便利店基础上建立“金融+ 互联网”综合服务点548 家,完成网上购物13.12 万笔,交易额达到4300 余万元。

  发展农村电商是解决农村贫困桎梏、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互联网普惠金融“村村通”是农村电商落地的必要手段。下一步,我们将以金融便利店为中心,以综合金融服务为主线,利用“互联网+”思维,满足客户、商户、合作社、企业等相关方诉求,深入实施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圈建设。最终打造一个能够吸引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