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广发银行:更深融合、更快支持、更好引领

2016-05-10 21:49:23作者:广发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徐徽编辑:金融咨询网
“十二五”期间,广发银行致力于建设中国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打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应用体系逐步迈向完善,基础设施架构日渐成熟,金融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广发银行加强重点建设,朝着“数据与创新的业务伙伴,更深的融合、更快的支持、更好的引领”的IT愿景奋勇前行。

一、回首“十二五”

更深的融合、更快的支持、更好的引领——广发银行-作者图片.jpg

广发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徐徽

  “十二五”期间,广发银行致力于建设中国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打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在2012年成功实现了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和年净利润超百亿元“两大突破”。伴随业务发展,广发银行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全行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建设并投入运营了一系列重大信息化项目;南海数据中心成功投产运营;优化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业务支撑、生产运行、应急管理、风险监控等一整套有广发银行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打造了一支能战斗、懂业务、会管理的科技队伍,各方面工作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应用体系逐步迈向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广发银行业务系统已经形成包括核心交易、业务处理、渠道、经营管理和分析、数据服务、业务和技术支撑等六大类的完善支持体系,共包含49个系统、500多个应用,形成以总行统一应用为主体、服务于全行各项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完备体系。

  基础设施架构日渐成熟。广发银行南海数据中心已于2014年底正式投产,与广州同城灾备中心、深圳异地灾备中心形成了监管机构要求的“两地三中心”架构,可满足银行信息系统高可用性、灾难备份和业务连续性支撑的需要,抵御信息系统单机故障风险、数据中心区域性灾难风险和非区域性灾难风险,满足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要求。

  金融科技创新成绩斐然。24小时智能银行为广发银行渠道创新领先业界的标杆项目,新个人网银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在业内首创“免注册登录”概念。

  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全行科技条线深谙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战略必须转换为规划,进而转化为每年的工作计划,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从2011年起,广发银行信息技术部开始根据战略制定科技发展三年规划,细化首年工作任务,并进行每年滚动更新。该模式对科技建设的重点方向把握、科技实施路径的有序推进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2)参考业界的成功经验,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科技队伍的专业化分工。后续可考虑分离独立的测试机构,配合业务条线,尝试按条线划分研发团队。

  (3)打牢基础,才能谋取长远发展。“十二五”期间,在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部门一改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无奈举措,通过一系列的基础项目建设完善科技基础架构,其对业务的促进作用,逐渐在稳定运维、开发效率提升等方面显现出来。

  (4)在渠道和数据利用方面,科技部门主动紧跟潮流,利用移动开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完成大数据分析平台、手机银行、智能网点等系统建设,确确实实用科技手段促进业务的发展。

  (5)优先完成一批影响业务生存发展的重要系统,减轻业务面临的压力,并逐步加大科技投入,为后续业务需求快速响应打好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6)完成信息安全管理规划,使安全管理建设有章可依,形成主动防范、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信息安全管理局面。充分发挥总分行联动优势,总行牵头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安全风险检查,致力于提升分行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自我评估和自查能力。

  (7)引入或借鉴CMMI、ITIL等标准规范、成熟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广发银行实际工作当中,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广发银行的指导方法,从而使得研发质量和运维产能得到较大提高。

  (8)每年进行业务需求收集和优先排序,围绕业务需求,有效投放科技资源。版本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计划与风险管理能力,业务、科技资源也通过有序安排得到较大的节约。

  (9)科技服务呈现和业务沟通不能仅仅依靠流程办法,故障服务台、研发管理工具等自动化工具的使用,有效提高了业务需求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了业务与科技的沟通成本。

二、放眼“十三五”

  展望“十三五”,随着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变化,银行信息化建设迎来新的考验。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利率逐步市场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新常态”对银行的客户维护能力、产品创新能力、营销服务能力、业务运营效率、风险管控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业务发展要求将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对IT系统建设的压力。

  二是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依托其大量丰富的用户数据,以分布式、低成本的IT架构为支撑,实现了客户体验为王、产品快速迭代的金融创新模式,这些对银行IT支持能力,如系统设计的开放度、灵活度,数据分析的精细度、实时性,以及应用研发的效率和质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是长期以来,银行业信息技术在许多关键领域受制于国外厂商,缺乏自主的基础技术,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强调银行对IT的自主掌控力,要求推广使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底层基础技术对银行IT而言是薄弱领域,广发银行在此类技术的研究和积累方面存在空白,自主可控技术的全面应用对广发银行的IT人员能力和技术支持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在“十三五”期间,广发银行将继续发挥如下已有优势:一是南海信息中心已投入使用、形成稳定可靠的两地三中心架构,极大提升广发银行业务支撑能力和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二是海内外两大核心业务系统、呼叫中心应用等大型基础性项目相继投产,为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经过持续的IT投入和建设,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应用系统架构,支持全行的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四是IT治理卓有成效,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较强、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科技团队,加强了科技管理的规范化,IT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广发银行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建设,朝着“数据与创新的业务伙伴,更深的融合、更快的支持、更好的引领”的IT愿景奋勇前行。

  1.持续优化信息科技治理体系,以满足新常态下的发展需要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领导委员会及首席信息官在信息科技决策中的关键作用,优化完善项目后评价制度,逐步引导全行各条线强化IT成本意识,在确保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与业务战略协调发展的同时,提升信息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完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打造专业化科技服务团队

  通过组织、职责和流程的不断完善,形成权责匹配的组织机制,减少职能交叉风险,进一步提升测试团队的独立性,以保障测试和质量管控的独立性。研发团队实施条线化管理,科技与业务相互融合,为各业务条线的快速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细化运维团队的专业分工,建立多中心、总分行一体化的运维模式。建设信息安全技术攻防团队,提升广发银行自主风险发现和防控能力。

  3.推动数据中心云化,迈开智慧运营步伐

  稳步推进云计算战略,实现数据中心全面云化。实现多数据中心的多云架构,为海外、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化和对外托管等业务提供服务。建立完整的IAAS私有云,支持混合云,实现开放、软件定义、高度弹性和实时响应的基础架构。建立PAAS私有云支持敏捷、灰度发布、海量分析等创新发布和业务模式。加快“两地三中心”基础架构建设,完善多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构建一体化运维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运维自主研发能力,全面提升生产运维的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和可量化程度,实现全行一体化智慧运维,并向外部客户提供规范、优质的IT托管服务,从IT运维向IT运营转变,创造和彰显IT价值。

  4.打造信息化银行数据基础,实现数据价值创造

  充分认识数据将是未来信息化银行的重要基础,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服务、产品、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实现数据价值创造。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包括加强元数据管理,完善元数据管理组织体系、流程制度,以及管控工具,完善关键数据项数据质量检查标准,加强数据质量监测,推进数据质量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治理。打造专业大数据服务团队,建立广泛的外部数据合作渠道,丰富行内外数据源,整合全行海量数据。建立全行全渠道数据分析、营销管控、渠道推送、营销反馈、风险管控的闭环体系,形成集数据整合、分析、消费等于一体的全行大数据服务体系,支撑广发银行业务商业模式的创新。

  5.稳步提升信息科技安全可控水平,建设自主可控能力

  把安全可控作为信息科技整体战略目标之一,制定安全可控相关规划,形成高管层参与、多个关键部门协同的规划执行机制。加强对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结合的方式,积极打造核心技术自主把握、关键技术提前储备的信息技术保障体系,避免对单一技术和产品的依赖。加强对安全可靠、风险可控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大胆探索、应用。

  6.提升架构治理水平,健全信息安全管控体系

整合建设渠道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外联集成等企业级集成平台,构建设计科学、结构严谨、交互流畅的企业级应用架构。建立架构治理的流程保障机制,在需求受理、方案设计阶段,以应用架构规划作为依据,进行需求和方案的整合设计,确保以客户为中心、面向营销和服务的架构设计理念得以落实。完善监管合规体系,建立科学量化的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和计量机制,打造科技风险及合规数据自动收集、动态监控预警的平台。健全覆盖机房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的信息安全基线和技术防控体系,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