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李东荣:打造移动金融健康发展生态环境

2014-08-31 11:51:46作者:编辑:
移动金融是新的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开展更便利的移动金融服务。我国发展移动金融的特点是与金融IC卡兼容,以充分共享已有的金融IC卡受理环境、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资源。

2014中国国际金融展于8月28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展览同期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东荣在论坛上就“打造移动金融科学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等问题发表了演讲。

发展普惠金融,让移动金融安全落地

  李东荣透露,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开展更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对我社会发展影响意义重大。

  第一,普惠金融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构建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也被称之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小微经济实体提供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成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向更包容、全覆盖、有竞争活力的方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发展普惠金融也将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带动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业建筑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带领全党在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改进作风,服务群众。金融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服务行业,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有着迫切的需求。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仍存在不平衡,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金融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7月组织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提出,要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应用,建设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内容都强烈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思想。所以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进一步要发展普惠金融,就是为了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平等享受金融的机会和途径。这是金融业建设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第二,移动金融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大有可为。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即互联网技术之后,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兴起,移动互联网不仅集成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而且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的互联互通,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移动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我国发展移动金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移动金融是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所形成的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等,相对传统的物理网点服务和普通网上服务,移动金融在信息获取、传输、共享的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金融服务工具需求的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满足老百姓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移动金融服务具有海量交易、小微、单笔金额小额便捷的特征,具有普惠金融的特点,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功能。能够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获得广泛的便民效果,便民服务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同时移动金融快速发展和理念创新能够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有效拉近了老百姓与金融服务的距离,满足群众对业务融合、安全便捷、标准规范金融服务的需求。

  基于金融IC卡的公共服务移动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了我国银行卡从磁条向芯片的迁移,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以保障人民群众使用银行卡的安全和提高其便利性。随着各发展银行在发卡、受理环境遵循金融环境技术标准改造,关于金融IC卡降低交易,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拓展等一系列的措施完成,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安全便利的银行卡服务。目前,全国已累计发行金融IC卡8.77亿张,其中今年第二季度新增金融IC卡发卡1.54亿张,占总量的92%。也就是说现在各家银行基本上都是以这个芯片为主。金融IC卡已经覆盖到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铁路动车、医院、学校、菜市场、餐饮、加油站等公共领域,填补很多过去的服务空白点,也为下一步的移动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开展更便利的移动金融服务,我国发展移动金融的特点是与金融IC卡兼容,以充分共享已有的金融IC卡受理环境、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资源。无论是手机银行还是手机信贷等业务,均依赖于金融IC卡的非对称密钥体系。由于金融业在发展业务过程当中注意坚持充分复用资源原则,从而能够较迅捷发挥已有的基础设施优势,保持标准统一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体现了经济和节约的社会效益。

  第三,有序推动安全便捷移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为了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发展普惠金融的精神,目前我国银行业已确定了统一标准,搭建平台,检测认证、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等移动金融发展路径,已有计划、有目标的推动国内移动金融应用创新健康发展,构建适应我国移动金融创新应用规模化发展的环境。

移动金融需要注意四大关键点

  首先,是始终把信息安全和客户权益保护放在首位,为群众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坚持以安全可信、联网通用为原则,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享受到移动金融服务上的普惠性,安全上的可靠性,使用上的便捷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深化推动符合标准,基于智能安全芯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其次,推动基于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根据国务院2013年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的具体要求,人民银行将会同各商业银行加快完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和应用推广,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各方搭建起互信互通的桥梁,提供跨行业、跨区域、跨机构的系统互联,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实名认证等公共基础服务,营造移动金融,开放共赢规范发展的良好环境。

  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等陆续启动接入国家级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中国移动等十余家机构已在平台上开展了应用试点工作,从而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移动金融服务保障。

  再次,是加快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的检测认证体系。为了确保移动金融业务的规范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人民银行会同各金融机构坚持技术标准先行,规范业务管理。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移动金融产品的检测认证体系,并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依托检测、认证、检查等手段,加快标准的实施和落地,提高移动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兼容性和标准符合性,以保证移动金融业务的安全、规范发展。

  最后,是加快推进移动金融的创新试点。在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各地人民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选择了成都、合肥、贵阳、宁波、深圳等地区开展移动金融创新应用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将探索在移动环境下开展支付、信贷、增信查询和公共事业缴费等符合民生需求的便民服务模式,为移动金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示范效应。

  移动金融是新的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与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协同努力,秉承普惠金融理念,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的趋向,适应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的推动移动金融应用创新发展。让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