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企业信息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探讨

2017-11-10 15:31:19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技术管理部 孙晓丹编辑:金融咨询网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持续性、复杂性、整体性的特点,对改善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如今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总结与完善,它反应一个企业获取这种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深入分析与研究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不仅能为信息化建设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持,而且其研究成果对现在和将来的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可用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持续性、复杂性、整体性的特点,对改善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工作,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往往难以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缺乏一个有权威性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主要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

  3.内容不完整

  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而对企业效益评价重视不足。从总体上看,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往往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重视不足,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有效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二是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如组织文化是否支持信息化绩效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广泛程度,信息化活动的分散与集中性,企业的健康性等。但目前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4.绩效评价结果约束乏力

  由于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企业信息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探讨

  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单位的工作实际以及项目管理经验,探讨了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几点想法和思路。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评价前提和基础

  明确绩效目标(包括项目目标、时间计划、资金计划等),并取得共识。促使项目各相关部门完善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最主要的是与时间计划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下达任务前,明确项目的计划,并通告项目各相关单位。

  2.项目评价基本原则

  (1)独立性。外部项目评价工作应由具备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单独进行。内部项目评价工作应由独立于项目实施部门的其他部门负责。项目评价不应受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干扰,使项目评价的实施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

  (2)科学性。项目评价人员应科学、全面地开展项目评价工作,综合考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评价工作确定的程序和选择的方法应科学、适当、可靠,所有分析和结论都应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文件及客观明确的数据基础上。

  (3)客观性。项目评价过程应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为指针,在真实、完整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地得出评价结果与结论,并能客观地反映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执行的实际状况。

  3.项目角色与任务分配

  将与评估有关部门分为管理层、项目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三大类角色,并结合项目管理特点及其生命周期定义加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

图片3.jpg
图1 项目角色与任务分配

  4.项目类别

  (1)按照项目性质。可分为研发类(研发新课题、新软件等)、建设类(建造新设备设施或软件系统)、改造类(对原有软、硬件系统的改造与升级)、设购类(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安装)。

  (2)按照项目等级。按照项目对组织战略的重要程度、资金规模、预计工期、技术及实施复杂程度等,信息化项目也可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据此采取不同严格程度的管理与监控措施(见表1)。

图片4.jpg

  5.项目审核分类

  项目审核是对项目管理绩效做出的综合评价,是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有力依据。项目审核分为以下两类。

  (1)阶段审核。是对重大项目进行各阶段结束时里程碑的审核,必要时修正项目目标、计划,以保证项目有序运行,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考评程度可按照项目等级有所不同和侧重。阶段审核中需详细记录项目执行各阶段审核关键时间点。

  (2)定期通报。即时掌握项目实际执行进度情况、综合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执行方面的偏差,给出项目执行效果的客观总结。

  6.项目评价要素提取

  项目评价要素总体上分为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两部分。其中客观要素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时间和项目立项资金两个方面。主观要素包括立项阶段各时间点、实施阶段情况、项目验收情况以及最终用户的评价情况、与企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的配合情况(是否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和规范化情况。

  7.项目评价要素权重设定

  项目评价要素权重(重要性)设定要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结合项目执行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项目各方面的执行情况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对各项指标打分或评级,最后得到项目的综合评级,对项目实施预期目标作出定性结论。主要评价要素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总体情况。包括项目目标是否实现、项目是否按实施计划完成\项目预算资金是否超额、项目文档是否准时归档、是否有经验教训总结、项目管理水平等。

  (2)项目立项阶段。包括材料提交是否按时、技术工作审议时间和次数、专家论证、专题会审议、重要会议审批是否通过等。

  (3)项目实施阶段。包括项目联系人是否固定、设备软件采购到货是否及时、是否按计划完成任务、是否有项目变更、是否存在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

  (4)项目验收阶段。包括是否按时提请验收、验收文档编写质量、验收是否存在问题、文档是否归档等。

  (5)最终用户评价。用户的满意度。

  (6)与企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的配合情况(是否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与规划和年度重点的匹配度。

  (7)标准化和规范化情况。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否标准化和规范化。

  8.项目评价主体角色确定和分工

  根据目前项目管理流程中有关项目角色和任务分配,可成立由单位领导、技工委委员、项目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业务管理部门等具有一定专业资质背景人员组成的项目评价组织。根据项目评价组织成员的差异性,明确其责任分工。

  项目评价组成员应保持对受评项目的独立性,不应是参与或承担项目策划、立项、实施、运行或咨询工作的人员,同时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资格。

  9.项目评价工作程序

  项目评价程序主要由策划、文件收集及处理、现场调查、采访、分析与评价、编制报告和结果反馈等部分构成。具体项目评价工作可根据项目规模、利益相关方要求、评价目的等因素来确定评价工作的阶段构成,如有需要,可以重复开展某些阶段的工作,直至获得合理全面的结论。

  (1)策划。通过策划,应明确评价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进度安排,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给出风险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并对评价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特定要求给予识别和明确,在此基础上编制评价工作计划,指导具体评价工作。

  (2)文件收集及处理。通过对项目论证、审批、策划、实施、管理、验收、运行等全周期内形成的各种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的收集与处理,初步掌握和分析项目的各阶段和过程。

  (3)现场调查。现场识别和分析项目实际运营和使用情况、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项目执行的实际效果、项目影响情况等。

  项目评价结果可用于修订制度、更新数据、知识管理决策指南、项目绩效奖励等。

  总之,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通过不断磨合、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必经之路,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