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标准化,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2014-08-30 22:44:32作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肖惠编辑:金融咨询网
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当前,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及金融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都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挑战。

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标准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规范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工具,它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的社会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整个20世纪,标准化由最初的企业规模、国家规模,迅速发展为国际规模,标准化的领域不断扩大,制定标准的速度加快。特别是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确立,引发和推动了国际标准数量猛增,使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本国标准已成为普遍趋势。标准化进入了国际的时代,成为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贸易发展,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

肖惠.jpg

一、标准化基本概念

        1. 标准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所有的标准都应满足以下要求:

        • 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

        • 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 标准的内容涉及的是技术(某些标准中也涉及一些管理性条款,但这些条款也是与技术条款配合使用的);

        • 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 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

        • 标准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的协商一致性;

        • 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 为了保障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2.标准化

        标准化的概念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通过对标准化定义的理解和分析,归纳总结为五方面要点。

        一是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因此,按照范围划分,标准化可分为国际标准化、区域标准化、国家标准化和地方标准化,还可分为行业标准化和企业标准化。

        二是标准化不是孤立事物,而是活动的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贯彻标准、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完结,而是不断循环的。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水平就提高一步。

        三是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实施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标准化活动中贯彻标准是重要环节。

        四是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目益激烈,产品和服务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往那种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活动已不适于当今社会。因此,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五是标准化不仅是对“实际”问题,也对“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这就要求认真开展标准化的学术研究,使标准化工作有前瞻性。

        3.标准化的对象

        标准化的对象是“需要标准化的主题”。这里的“主题”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含有对标准化对象的广义理解。“产品”可以是系统、分系统、设备、制造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过程”可以是管理、实践,也可以是工程过程,如可靠性工程。“服务”除了生产服务之外,更包括信息服务、运输服务、邮电服务、金融服务等。

        4.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生产的社会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层面的标准化,通过制定和推行各种技术管理标准,可使企业和社会的技术活动简洁、科学和规范。

        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标准规定了各类产品的性能指标、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是否达到规定指标和要求的检验程序、规则和方法。因此认真贯彻和实施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随着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的推行,在生产组织、程序、管理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文件要求和管理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标准化是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各种商品交换和贸易往来,往往是通过引用标准来约定质量要求,并以此作为供需双方检测质量的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各方都按照规定执行同样的技术要求,就可以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标准化是构架现代技术发展的平台和通道,也是现代技术竞争的关键。标准化已经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正在更多地与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平台和通道,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关键。

        标准化是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而标准化也是实现这一政策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二、标准化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标准化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通过,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标准化法律的主要渊源。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0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在此基础上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其他行业部门及地方政府也颁布了标准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如《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海洋标准化管理规定》、《邮政标准管理办法》等,为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活动的规范提供支持。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准成为技术进步、知识沟通、推进贸易、提升管理的重要载体,必然对我国相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提出新的要求,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修订已经提上日程。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