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银行短板

2014-09-28 18:30:57作者: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贺本岚 万芊 陈道斌编辑:金融咨询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商业银行积累了海量数据,但是如何改变“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局面,把数据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措施之一就是必须要有信息分析能力的数据专家和业务专家。商业银行需以分析专家、分析顾问和分析用户来组建分析师团队,提高银行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从而提升银行的管理和业务水平。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其信息化建设对国民经济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信息化先后经历了金融电子化、金融数据集中化和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三个阶段。通过信息化建设,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认为,中国金融业信息化正经历向信息化金融的转变,信息化金融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形势正发生巨大而复杂的变化,并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日趋加强,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银行利差大幅缩窄;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挺进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颠覆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面对上述经营形势的变化,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商业银行必须向信息化银行转变,加快推进信息化银行建设。

        而面对信息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信息分析能力的数据专家和业务专家进行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数据信息价值,帮助银行决策者提升决策质量拓展业务蓝海。分析师是将信息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化银行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如何组建一支高效的分析师队伍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银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建立分析师队伍的必要性

        1.商业银行积累了海量数据,而信息分析能力严重不足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从电子化建设起步,经过单机批处理阶段、联机实时处理阶段、联机网络阶段和数据集中系统整合四个阶段的建设,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运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电子化,建立了银行信息化服务体系以及涵盖全部银行业务的数据仓库系统。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数据中心拥有包括客户资料、账户资料、交易日志等在内的海量数据。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201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近80%的业务量是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的,日均业务量为2亿笔,仅上半年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就突破180万亿元;电子银行客户总数达3.52亿户,是拥有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双亿级”客户群的银行。工商银行积累的结构化数据规模已经超过300TB,建立了4.1亿个人客户和460万法人客户的信息视图和星级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积累的海量数据背后蕴藏了诸如客户偏好、社会关系、消费习惯等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而商业银行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还相当有限,未能较好地挖掘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关系和业务规律,并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对数据的分析利用还远远不够深入,未能较好地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使得大量数据成为“沉默数据”,出现数据丰富但信息贫乏的局面。而信息化银行不同于银行信息化,它更强调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信息价值,实现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高度融合,具有业务集中、技术整合、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四项突出的特征。因此,商业银行信息分析能力不足已经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离信息化银行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商业银行要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业务运营流程中从而深入洞察客户行为进行经营、风险管理,就必须借助具有较高信息分析能力的分析师才能完成。而如今这些分析专家非常稀缺,分析人才严重不足。据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调查报告表明,其研究所覆盖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国家银行业都将遭遇分析师“净短缺”现象,无法找到足够的合格人才来担任分析科学家的工作。

        2.仅凭信息技术系统不能构成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部分银行业人士认为只通过IT投资、引进新技术企业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在信息技术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IT投资都能够为银行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信息技术设施投入和银行绩效之问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的项目才有可能给银行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并给银行创造一种新的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者C.K.Prahalad将企业的信息技术架构分成四层:信息分析与应用、IT应用、私有架构和公共基础架构,并指出只有第一层“信息分析与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首先,在IT建设初期,高昂的成本、复杂的技术确实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会维持很长时问。因为后续其他企业能够学习这些经验,并开发出更为先进的系统。其次,由于信息技术架构中的第二至第四层的实践往往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通过咨询公司、服务机构及商学院等渠道广泛传播,很快被竞争对手获得并在业内传播与普及。第三,在IT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情况下,IT逐渐变成商业运营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企业的竞争对手也能够从市场上购得这些软件和硬件。因此,仅凭银行技术系统已经不能给银行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3.以数据为基础的分析能力能帮助银行建立核心竞争力

        虽然IT系统不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但其产生的数据是银行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资源。其他银行竞争对手可以复制银行的流程、购买和银行相同的设备、挖走银行的员工和客户,却不能获取银行所拥有的数据和信息。银行如果能深入分析并合理利用这些数据,从而制定对银行有利的决策,将构成其与竞争对手之间差异化竞争的基础。如果没有优秀的分析师队伍去利用数据,银行拥有再多的数据都无法实现其价值。因此,信息分析工作的成果与企业战略的实现,直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直接相关。

        而信息分析成败的关键是分析师,分析师是所有分析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组建和管理分析师队伍,使分析师队伍形成整体合力,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性、探索性工作。因此,将分析师队伍建设作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一项主要配套措施和机制,正是实现将其信息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二、商业银行分析师人才现状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对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七个国家的银行业分析师人才状况进行了研究,评估了零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等银行中关键分析领域的专职分析团队规模,并预测了2010~2015年间这七个国家银行在所调查领域增加的分析师岗位数(如图1所示)。

3-图1.jpg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