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金融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风险防范

2011-10-12 17:24:12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副行长 郑周焕 纪委副书编辑:
如何在金融信息化形势下,预防业务风险和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是摆在各级行及纪检监察和风险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伴随着整个社会向信息化快步迈进,金融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实现了办公和业务自动化、网络化,金融管理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发生着重大的转变。金融信息化作为金融业的一场历史性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犯罪和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不断发生,如何在金融信息化形势下,预防业务风险和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是摆在各级行及纪检监察和风险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必须加以认真研究、探索,筑牢预防业务风险的防线,确保金融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信息化引发金融运行模式发生巨大变化
        从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它是金融业一次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一方面实现了金融管理和业务应用的跨越式发展,而另一方面,对业务风险防范和案件预防提出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金融信息化使传统的办公方式向现代化的电子网络办公自动化转化。文档资料被电子文档所代替,存储介质由透明的纸质转变为隐蔽的电子磁介质,文件的传递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所代替,从而引发管理方式的变革。

        金融信息化使现金流转化为电子流。金融信息化使网络银行、电子支付工具(电子资金传输、电子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各种电子货币)、金融电子商务逐步扩大,现金电子流成急速扩大之势,现金使用比例逐步缩小。近两年,人民银行先后建成了大额电子支付系统、小额电子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传输等系统,彻底改变了资金结算的方式,从而引发了银行结算方式的重大变革。

        各种金融信息处理被电子化信息系统所替代。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推广面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渗透到了金融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根据对人行宝鸡中支的调查,现在运行的各种业务服务系统约四十多个,几乎涵盖了90%的业务,基本达到了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

        金融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手工管理正向利用信息处理系统的科学化管理转变。在解决了办公、信息处理和资金结算信息化后,正在向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系统成果建立金融资料库、方法库、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发展。


金融信息化形势下风险防范的特点
        金融信息化引发金融运行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并对金融风险控制和案件预防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金融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已不仅仅是人、财、资金安全的范畴。正在向人、财、资金安全、实体资源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保密、有害数据、病毒防护、黑客攻击、非法入侵、智能犯罪、政治犯罪等全方位、立体化转化。传统的以重点保卫金库安全和防止资金风险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

        金融风险从有形向无形延伸。金融信息化使大部分的信息和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加工处理,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表现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等资源,更多的表现为网络银行、网络金融、信息金融、知识金融和数字金融,具有隐蔽性,一些风险和案件发生不易察觉,也给审计和监督带来新的挑战。

        金融风险的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是在金融信息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信息有共享和易扩散等特性,在处理、存贮、传输和使用上很容易被干扰滥用、遗漏和丢失,甚至被泄露、窃取、篡改、冒充和破坏,还有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二是由于操作者的误操作引发操作风险。三是信息系统的安全面临多种威胁,主要有“黑客”攻击、程序化的侵入攻击、计算机病毒、利用系统隐蔽通道的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四是办公自动化运转流程相应发生较大变化,文件传输保密、存贮介质的管理与传统方式有着截然的不同。五是资金清算系统存在被黑客攻击、网络盗窃、病毒破坏的风险。六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系统瘫痪、丢失数据等风险困扰。七是计算机智能犯罪。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金融诈骗、盗窃、挪用公款等,它具有专业性与业务性、犯罪手法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犯罪分子有时只需在键盘上轻敲几下,就可能窃取巨额的款项,行为人的持续性、行为时与结果时的分离性、侦察和取证的困难性等特点。八是存在政治风险。利用网络散步政治谣言以及“法轮功”活动就是一个例证。

        金融信息化引发的巨大变化和风险特点,要求必须从以人防和制度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制度建设和技术防范转变,从主要预防资金风险向资金、实体资源安全、数据安全转变,从事中或事后监管向事前监测、事中跟踪、事后监督转变。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