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风险管理须落实到“八全”

2013-04-11 12:38:21作者:郦锡文 编辑:
当前的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落实到以下“八全”上:全系统;全周期;全品种;全客户;全员工;全流程;全方位;全功能。

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变化历程,现在许多银行都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此前,有一家大型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六全”,即全球、全面、全员、全程、全额、全新。更多的银行则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把全面风险管理从过去单一管理的信贷风险(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扩展到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合规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这些理解和要求都是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国内银行实际的。

        但通过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笔者观察到,这场持续近5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国际银行业带来了沉重的伤害,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政局等也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迄今为止,欧洲地区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虽然有所缓解,但病根实际未除。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实行的货币量化宽松措施接二连三,愈演愈烈,大有一场开打全球货币战争之势。而国内银行业2013年的内外部形势也十分严峻,就风险管理而言,笔者认为,当前的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落实到以下“八全”上。

全系统风险管理

        全系统的概念包括海内外、表内外和主营业务内外。

        海内外
        在股份制改革和公开上市以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在国内经营,然而在四大银行纷纷上市以后,由于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不仅资本充足了,信息也公开透明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向中国银行业敞开了金融大门,国内的几大银行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大举前进,在近5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笔者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如果仍然按照现有标准来确定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我国至少有三四家银行会进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行列。回到风险管理的话题上说,如果要成为国际化的系统性重要银行,该银行的风险管理就不能只有国内视野,而必须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全球视野。对其海外的经营机构更要备加关注和留神。因为从国际上一些著名银行的破产倒闭或丑闻昭彰案例可以看出,都是由其海外机构引发的。

        回到海内(即中国内地),这几年国内的商业银行经过股改、上市的磨练,对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已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开始走向包括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10余种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但也应该承认,在全面风险管理面前,国内商业银行还是一个小学生,以至于对国际上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中资银行一旦参与市场交易,几乎全部以亏损收场。就风险监管而言,虽然监管部门年年都在高调提醒要以风险为本,实现安全稳健发展,但银行体系内仍然每年都有一些重大风险损失的事件发生,有些事件如果完全展示出来也是非常令人触目惊心的。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银行监管部门这两年已经改变策略,指令性的要求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一旦底线没有守住,即中国的银行发生了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风险,中国的金融事业就面临重大危机,甚至会危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安全,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表内外
        表内外就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业务,都要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的视野和框架内,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识别、计量、监测、分析、报告、处置等。当前即使用一般标准衡量,国内最好的商业银行目前至多也只是做到了表内有人管,表外仍边缘。近几年国内国际的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内业务盯得越来越紧,对表内业务的资本充足标准也定得越来越高。但是对表外业务,似乎是缺乏国际、国内的统一标准,抑或有也为了不限制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现在有些商业银行在表内业务受到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就动起了把表内业务向表外转移的脑筋。甚至有的干脆就把本应是在表内核算的业务转移到表外核算。近两年,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同业代理业务、委托贷款业务之所以高速度地增长,不能不说与这种从表内转到表外的监管套利指导思想有关。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