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3-12-27 13:26:01作者:编辑:金融咨询网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体系,要从管理的策略、体系架构和手段等从三个层次来看。首先要有管理的策略,接下来是管理的体系和架构,最后是管理的技术手段。

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对流动性管理的认识停留在国家隐性流动性承诺的层次,对流动性管理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与信用风险相比还不充足。今年6月份市场流动性收紧,部分错配较大银行出现资金紧张,一时市场利率高企,银行不仅损失了效益,声誉也受到了影响。现在年底将至,市场流动性将面临新一轮考验。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宏观背景和政策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义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更突出成本概念,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流动性风险本身不仅仅是能不能拿到钱,而是以什么成本拿到钱的概念,可以获取资金但需付出额外成本仍然属于流动性风险。例如,2013年的6月份,市场的隔夜Shibor达到13%。若此时银行以如此高的成本融资,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流动性风险绝对不仅仅是单边的,只要能保住支付就代表管好了流动性风险,它一定是双边的,控制好风险和兼顾好收益同样重要。

        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背景有几个方面,第一是金融创新的普及,产品结构日趋复杂,扩大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第二是金融脱媒逐步深化,社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第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第四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为有效应对金融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内的监管机构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监管的指令。其中重要相关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主要强调的是管理机构和指标。对流动性来说,主要有三个约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LCR、NSFR、杠杆率。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体系,要从管理的策略、体系架构和手段等从三个层次来看。首先要有管理的策略,接下来是管理的体系和架构,最后是管理的技术手段,现在更多的是关注最后一个层面,笔者认为前两个层面更加重要。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

        第一,流动性管理必须是前瞻性的。对比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历史水平,确保有足够现金应对未来现金流需求要重要得多,因此对历史数据的计量价值是有限的,流动性管理必须预估未来的资金需求,并需找相应的资金来源。

        第二,流动性管理必须为非预期现金流需求预备缓冲。非预期现金流多数具有可能性较大但影响较小的特点,但有些则是可能性较小而影响较大,为后一种需求预备缓冲非常重要。维护和交易对手的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和保持流动性储备是提高缓冲的常用手段。

        第三,流动性管理要尽可能平衡成本与收益。在极端流动性危机下,成本不是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在多数情况下,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流动性不足将导致银行快速倒闭,而流动性过剩也可能导致银行亏损,因为保持流动性来源需要支付成本。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体系架构

        每家银行流动性管理都不一样,从机构设置的角度来说,大多都有一个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很多决策都由这个委员会制定,但是其开会的频率不会太高,多数银行是每季度或者是每个月一次,具体的工作则是由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执行,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设计。

        从部门职责来说,多数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职责都是在资产管理负债部或者是计划财务部。以前老的计划财务部功能很全,资金、交易、计划等功能都在一起。但现在很多银行的计划财务部都分开了,基本分成计划、资产负债、会计、结算、营运和资金交易等部门。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基本上都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可能就是中国银行没有,城商行、农商行或者农信社可能还没有成立资产负债管理部。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法

        计量和监测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金流的测算和分析,包括对日常现金流的预测以及对头寸的预报;第二,前瞻性的分析和预警体系;第三,限额管理;第四,建立并完善融资策略;第五,日间流动性管理;第六,压力测试;第七,应急计划。

三、新形势下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新形势

        2010年之后到2013年,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形势和2000年时所面临的形势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从大的方面来说,宏观经济运行得更复杂了,潜在增长率从10%或者是9%降到了7.5%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宏观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会对银行经营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去杠杆化过程中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会下降,过去的2000年M2的增速持续在20%左右,未来预计可能不超过15%,市场流动性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第三,监管的政策的力度和方向发生了变化。资本新规的出台,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以及针对银行同业业务的8号文等均传达出监管层面去杠杆的坚定决心,这将对银行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新形势下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首先,要提高流动性管理技术。我们要关注的有三方面,第一是表外业务的流动性,逐步将表外银承、保函等业务纳入整体现金流监测体系中,提高对表外业务违约率的分析。第二是做周期性压力测试,由原来的事后处置变为主动预防,在风险恶化前使之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是要制定有效的应急计划,有效的应急计划可针对紧急情况提前制定应急措施,并配合压力测试结果调整。

        其次,更重要的是,银行应该培养自己的核心客户。未来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款稳定是银行流动性稳定的基础,而核心客户的稳定又是存款稳定的关键。银行需要及时推出现金管理、综合化金融服务等多种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稳定优质客户,从而稳定流动性的根基。

        第三,商业银行要谋求管理流动性风险的主动性。在未来现有的市场结构的基础上,金融债的发行是可操作的并且是主动性很强的工具。作为资产负债管理,尤其是做司库管理的,对金融债的发行笔者建议一定要提前考虑。

(文章来源:渤海银行网站)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