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网银业务洗钱风险与对策

2014-01-13 14:45:43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编辑:金融咨询网
网上银行业务使网银资金转移迅速、隐蔽性强的特点也为不法分子实施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网银业务洗钱风险,已成为反洗钱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

网上银行业务使金融服务从柜台延伸到网络,可全天候、全方位、实时办理各项金融业务,提高了支付效率,迅速积聚大量客户群体。与此同时,网银资金转移迅速、隐蔽性强的特点也为不法分子实施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安徽省银行机构频频报送以网银业务为主的可疑交易报告,金额巨大,分布地区广泛,涉及地下钱庄、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如何有效防范网银业务洗钱风险,已成为反洗钱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

安徽网银业务发展趋势

         据统计,2012年末全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9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6.7%。从安徽省网银业务发展来看,主要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网银客户渗透率逐年提高,且企业网银客户渗透率高于个人网银客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末,安徽省个人网银客户渗透率25.31%,企业网银客户渗透率48.57%。二是网银渗透率与社会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关联。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活跃度较高,其网银客户渗透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网银交易量显著增加,突出表现在个人网银业务量的增幅上。如光大银行合肥分行2012年个人网银交易量较2011年增幅达164.58%。

网银业务的洗钱风险及风控措施

         1.网银业务洗钱风险分析。一是网银信息单一化增加了客户身份识别难度,为洗钱提供账户支持。网银信息主要为HTML语言,靠网银系统主服务器判断各信息要素的“是”或“否”来核对客户身份。相对柜面身份识别,网银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渠道单一,缺乏综合性判断信息,从而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的持续身份识别,在一定程度上为不法分子假借他人账户实施交易提供了便利。

         二是网银功能多样性和交易便捷性,为洗钱提供资金流转通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在网银信息系统中集成众多功能。客户仅靠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足不出户就可全天候获得银行服务。这为洗钱分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资金交易平台,使得“黑钱”在金融机构之间的流转速度加快、交易范围扩大、交易金额大幅增加。

         三是网银交易隐蔽性与庞杂性,增生反洗钱监测难度。网银交易的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交易主体模糊,交易主体操作交易指令,脱离了银行机构实体,只需使用密钥、数字证书等即可完成交易行为,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持卡人与交易行为之间的联系。其二交易轨迹模糊,网银交易跨地区、跨行别、无时限交易特性,使得设置虚假IP地址、拆分账户资金、开立过渡账户等各种方式来模糊资金流转轨迹成为可能。

         2.网银业务洗钱风险的防控措施。一是客户身份识别强化措施。为规避网银业务泛空间性带来客户身份识别上的缺陷,安徽省银行机构大多通过要求客户亲自办理、现场短信核对、提供多重身份证明、设定客户年龄限制等措施来防控网银账户开立环节的风险。从网银客户身份持续识别来看,银行机构采用了不同级别的客户身份认证措施,如数字密码、动态密码、数字证书等,且不允许客户在系统中直接变更核心身份信息。

         二是网银交易限额管理措施。安徽省多数银行机构在网银单笔交易金额和单日(或月)交易总额上进行了一定限制,用于加强网银交易监控。在限额设定方法上,近五成银行机构根据客户身份认证方式设置个人网银限额标准,超过三成银行根据企业申请或自定义设置企业网银限额标准,近四成机构能够根据企业客户类型或其交易类型进行限额监控。

         三是网银交易监测措施。安徽省各银行均能够通过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系统,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对异常交易的监测分析工作,网银交易包含其中。部分银行构建了专门的网银交易监测平台,如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风险监控系统”、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控平台”等。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