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当前国内P2P业务相关风险分析

2016-03-23 16:29:17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牟宁波编辑:金融咨询网
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便捷性同大众的理财需求相结合,催生了大量P2P融资平台。在P2P平台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诸如负责人跑路、倒闭的恶性事件也层出不穷。本文尝试从平台和投资者这两个P2P市场的参与主体出发,分别解析其各自所面临的风险。

  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P2P平台的兴起、众筹形式的大量运作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间的混战等,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正式推入大众视野。余额宝不仅给人们提供了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更是使人们意识到,除银行存款外,还有其他的投资渠道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唤醒了很多人的理财意识。

  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便捷性同大众的理财需求相结合,催生了大量P2P融资平台。时至今日,几家老牌P2P平台和许多新兴的P2P平台业务发展势头都很不错。同时,也时不时传出P2P平台负责人跑路的消息,给整个市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尝试从平台和投资者这两个P2P市场的参与主体出发,分别解析其各自所面临的风险。
  
一、P2P业务发展概况

  全球第一家提供P2P平台Zopa于2005年诞生于英国伦敦。2007年上线的拍拍贷和宜信网络是国内最早的P2P平台。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第2季度,P2P行业交易规模达381亿元,平均融资期限为3~6个月,规模较大的平台投资利率一般在10%~15%之间。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原本是针对个人的P2P业务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企业为融资方,个人提供资金的P2B业务。P2P业务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投资渠道,为融资单位或个人提供了传统金融机构外的多一种选择,是传统金融业务的有益补充。

  在P2P业务发展的同时,一些金融机构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也出现在了P2P业务中,包括且不限于资金流向不明的资金池业务、风控措施不到位、企业卷款跑路等诸多问题。在正式的监管规定出台前,开展P2P业务基本没有任何门槛。与传统金融业务开展的谨慎相比,P2P业务更像一股时尚潮流,不仅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以及传统行业的巨头纷纷涉足,很多小公司甚至是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在这种大环境中,发生经营不善或者是恶意跑路,不足为奇。截至2014年7月,可查的P2P平台约有1200家。其中跑路的有150家左右,平均每个月有六七宗跑路案例发生。
  
二、P2P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虽然P2P平台的业务有线上和线下之分,在是否提供担保、是否保障投资者本息安全、是否开展企业融资业务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正规经营的P2P平台运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确定融资方的还款能力,二是业务风险,即征信和风控。虽然鉴定融资方还款能力也是业务风险的一部分,但由于其相对独立和特殊,需要单独探讨。除运营风险外,政策风险是悬在整个P2P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造成整个行业洗牌。

  1.征信风险

  对融资方的还款能力认定是P2P业务开展的基础。相对于常规的线下材料审核,高效线上判定能更适合P2P业务的发展,这就离不开征信系统。

  P2P平台都非常认可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都在呼吁央行开放征信系统,但在2014年央行接受个人征信牌照申请时,却只有20家机构提交了资料,其中还包括腾讯、易宝支付这类非P2P平台。出于保护自身业务的需要,P2P平台更多地只是想查询而不是真正的共享数据,以避免自己的业务内容和规模暴露于监管和同业的目光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业务达到一定规模的P2P平台更倾向于自建征信系统。面对海量的潜在客户,这种自建的征信系统在数据量和技术水平上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

  从业者对拥有一个全面成熟的征信体系抱有很大期望,但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当前P2P平台的空前盛况与2011年的团购业务有类似的地方,最终的结果也可能很类似:经过几轮行业洗牌后,各自明确自己的细分市场,真正适合P2P业务发展的征信体系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数据显示,在一个平台的融资方有30%可能性去其他平台再融资,即一个平台上发生的违约,约有30%的概率会传播到另一个平台上。因此,相对于共享所有客户数据,当前共享违约客户黑名单会更容易被平台共同接受。

  2.业务风险

  在标准的P2P业务中,平台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对具有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的双方进行撮合,客户间的资金转移不由平台经手。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平台很少,投资人直接向平台充值或线下债权转让等模式更被广大P2P平台喜欢,因为这些模式能在平台聚集或沉淀大量资金,至于这些资金的投向,就要看P2P平台的业务水平甚至是道德水准,恶意跑路的P2P平台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除融资撮合外,很多P2P平台还开展与银行类似的理财业务。虽然发行理财产品有资质要求,但与银行理财不同的是,P2P平台开展的这类理财业务目前基本处于监管缺失状态,资金投向不明、期限错配、资金池以及投资风险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普遍存在。

  业务内容不仅影响投资客户的资金安全,而且会影响整个平台业务的合法性,从已经公开审理过的几个P2P业务相关案例来看,经营不规范的P2P平台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只有一线之隔,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客户提起诉讼后平台很难全身而退。

  目前规模较大的几家P2P平台的贷款不良率在l%~3%之间,以后可能会上升到7%~8%。特别是对于开展P2B业务的平台,一笔大额贷款的不能收回就可能造成不良率飙升,所以贷前调查、抵押物是否妥当以及贷后风控也是影响P2P平台业务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

  3.政策风险

  目前已经明确P2P业务归银监会监管。虽然具体的监管细则尚未出台,但银监会的各级领导分别在不同场合明确表述了监管的原则,其中包括P2P平台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要有实缴资本金的准入门槛约束;P2P平台要具备专业的风控能力及规模限制,资金要进行托管,不能汇集资金,不能提供自身担保,要保护投资者,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角度看,这些监管原则可谓是重大利好。对P2P平台则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有利于整个P2P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P2P平台都或多或少有违反这些监管原则的地方。虽然监管细则落地后会有一个过渡期,但这将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P2P的经营模式和行业格局。有业内人士称如果严格按照这些监管原则现有90%的P2P平台都会倒闭,即监管细则落地造成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三、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

  投资者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自身的风险意识不足,以及由于缺乏金融常识而引发的与平台间的信息不对称。比如有的平台向客户宣称其资金是是第三方存管,能够完全保障投资者的本息安全,但第三方存管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否第三方存管就能保障本息安全,一般投资者能完全理解的并不多见。对于两款投向完全不同的产品,除收益率外,普通投资者还需要关心融资主体、融资目的甚至是抵押物是否充分等多个方面。平台有义务将融资者的相关信息完整无误地呈现给投资者,同时,投资者也应当具备一定的风险甄别能力,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投资产品。

  相对于投资背后的风险,广大投资者关注收益更多一些,加之部分平台本身信息披露不足,即便是有经验的投资者也不能很好地判断投资背后的风险。这就造成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是P2P领域的特有现象,传统的金融业务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依然存在同样的问题。这只能通过教育投资者,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以及普及专业知识来解决,需要各方面长时间的持续投入,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P2P业务丰富了人们的投资渠道,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业务的有益补充。虽然其当前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整个业务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朝阳行业。

  当前一些规模较大的P2P平台的业务能力建设重点集中在征信数据的完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方面,与传统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的客户群体也有一些重叠。一些P2P平台在要求员工开始学习银行知识的同时,也主动从传统金融行业吸纳人才,借鉴银行的长处。这个大方向非常正确,即从广义上讲,P2P平台做下去就是另一种银行。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