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逸贷业务风险监控问题探究

2016-03-31 16:28:31作者: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运行管理部 熊建钢 汪志勇编辑:金融咨询网
逸贷业务自推出以来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但“逸贷”客户套贷套现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资金安全形成直接冲击。本文分析了逸贷业务风险监控需关注的五个问题,并对其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逸贷”业务自2013年9月初推出以来,以其“高效”、 “便捷”、 “一触即贷”的功能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融资体验,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与此同时,“逸贷”客户套贷套现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行”)信贷资金安全形成直接冲击。
  
一、逸贷业务风险监控需关注的五个问题

  1.关注逸贷授信额度设置

  个人逸贷产品纳入个人客户综合授信管理,单笔最高可贷额度为借款人在工行信用类综合授信额度减去信用类贷款已用额度和已使用的信用卡额度。目前总行已将逸贷单户最高贷款金额由60万降到20万,但通过日常监控发现,客户逸贷额度往往大于信用卡透支额度,部分商户利用逸贷产品无需抵押、便利快捷的特点,从贷记卡套现演变成通过借记卡套现,加大了对银行的风险冲击。

  2.是关注员工套贷风险

  前三季度中涉及工行员工的逸贷风险事件频频发生。“逸贷”业务中,客户取得贷款资金的门槛较低,具体表现为:贷款自动审批。“逸贷”业务基于客户的刷卡消费或网上购物行为自动触发,客户在取得资金方面占据主动,无需提交贷款资料,也无需银行审批;贷款取得渠道多。客户可通过该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柜面、自助终端等多种渠道,自助完成“逸贷”业务的全部流程;“逸贷”属信用贷款,无需提供担保。然而,受目前经济下行、市场资金紧张的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逸贷”业务,将其变成实施非法套现、骗取贷款、转贷牟利等违法犯罪的工具。从员工办理逸贷的款项来源、交易习惯、资金流向等情况分析,个别员工利用熟悉贷款业务流程及产品的优势进行违规套贷,如员工虚构交易套贷,逸贷款项流入期货市场或将逸贷资金投入股市等。

  3.关注客户留存信息的真实性

  目前系统对逸贷客户签约时留存的手机号码与大机系统中的信息不进行匹对,核查中多次发现,信贷系统中客户签约逸贷时留存的手机号非逸贷客户本人所持有,无法联系客户,因而增加了核查和逾期催收难度。逸贷产品推广中对客户信息不再进行核实,仅在客户发生消费后,通过客户预留的电话发送分期信息。

  4.是关注跨省交易的核查与违规行为管控

  目前逸贷客户的准风险事件体现在特约商户所在地分行,而贷款由客户账户所在地分行发放。一方面,因核查手段限制,对跨省交易的核查难以深入。由于二级分行专业核查岗未开通对全国客户历史明细的查询权限,即使通过个人信贷管理系统(PCM2003)查询,非总行柜员也只能查询所在一级分行范围内的客户,难以对省外客户的逸贷资金来源、去向进行跟踪,进而会影响对客户逸贷交易行为的核查效果。另一方面,对跨省的违规行为未形成管控合力。分行间核查信息未能共享,各分行未能掌握本行客户在异地发生可疑或违规的逸贷消费交易信息,各行出于本位主义思想,易放松对外省客户的风险管理,核查行与放贷行之间未能形成管控合力。

  5.是关注跨专业风险核查工作

  逸贷业务的核查工作由二级分行个人金融部门人员承担,调阅上半年风险核查情况发现存在二方面问题:一方面是风险查询书核查回复不及时。前三季度运行风险监控中心下发查询书中,专业核查人员核查回复耗时在10天以上的占比超过50%,核查回复耗时在20天以上的占比达20%。另一方面专业核查岗分析不够深入,风险事件未全面收集。核查岗人员对支行反馈、电话核实情况未进行再次深入分析、判断,甚至有的未开展核查便直接判定为正常,造成风险事件未被全面收集。如回复查询书中,核查内容为空白的占下发查询量的22%。
  
二、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个人逸贷业务涉及客户准入、POS渠道管理、贷后管理等多个环节,职责分属不同部门,需要明确业务边界,强化交叉联动,优化考核机制。同时结合逸贷产品的属性,突出对客户交易真实性的系统自动识别,研究客户交易过程与逸贷产品如何更加契合的问题。

  1.强化特约商户的风险管理

  一是对于新签约的商户,经办行应在商户正式受理银行卡业务前开展POS机具使用的安全知识、管理要求和风险防范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特约机商家守法经营意识;二是对于存量商户,要切实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同时依据风险监控模型做好商户的日常监控,对商户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交易、整数金额交易、交易额与商户经营状况明显不符、交易卡片集中为非本地区和可疑套现、套贷异常等行为进行实地排查核实,采取延迟付款、设置受控卡片、设置受控商户、暂停商户交易等措施来进行干预,防范商户配合个人客户套现、套贷行为;三是做好个人客户疑似套贷的核查工作。核查结果是评定风险事件的主要依据,核查岗应以POS交易真实性为切入点,通过查看POS单据、交易合同、发票存根、销售单据等,重点核查监测内容和核查时间节点,从客户、商户、代发工资等环节多维度全面详细核查甄别客户异常行为,准确收集风险事件。

  2.加强逸贷客户的管理

  一是在总行制定的筛选准入客户规则上,根据代发工资单位性质、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及企业资本金等条件,选择稳定的代发工资户,保障优质客户的准入;二是对代发工资客户信息及时更新。在客户代发工资账户变更或终止工资代发时,应及时在相关系统中更新有关信息或将该客户从可办理“逸贷”的名单中删除;三是加强客户授信额度的跟踪管理。各行贷款管理部门根据贷款客户的实际现金流量、消费习惯、交易特征、交易对手等跟踪管理,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实施动态调整;四是做好代发工资单位的真实性核查,防范不良中介包装、造假,通过虚假代发工资配合客户套取贷款资金;五是严防员工违规办理逸贷业务。依据《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工银发[2011]25号),严格规范员工行为,避免行内员工以营销、考核或完成任务为借口,违规办理逸贷业务,切实保障逸贷业务健康发展。

  3.提高风险核查质量和效能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相关专业部门应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对监测人员、各专业二级分行核实岗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总结客户的风险特征,归纳风险核查方法,拓宽核查思路,提升监测人员和核实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二是拓展核查方法。建议通过上门核实的方法来提高核实的有效性,通过实时了解商户经营状况,查看商户交易发票、销货清单等,进一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对异地客户可从交易对应的本地商户入手,以交易信息、账户资金流向、经营者个人账户明细和交易对手为切入点,分析客户和商户的交易行为特征;三是提高核查效率。各专业核实岗人员应每日登录总行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查询辖内逸贷准风险事件信息,并按照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落实核实工作,及时回复核实结果。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一是加强总分行间的信息共享。建议总行向各一级分行提供逸贷业务的特约商户、目标客户清单,以便分行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营销和风险管控;二是加强各一级分行间的信息共享。建议总行优化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准风险事件的展现方式,实现准风险事件向特约商户管理行与放贷行同时展现,以便分行及时掌握客户跨地区的可疑交易行为,开展风险管控。同时,建议总行建立更为完善的异地可疑交易核查方法,促进特约商户管理行与放贷行间的风险管控合力;三是加强相关专业部门问的信息共享。银行卡部、个人金融业务部、信贷管理部、运行管理部等相关专业部门,要加强逸贷客户和商户的信息共享,综合运用各专业、多系统的监测数据,促进产品的推广和风险治理。

  5.落实监管机制

  一是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和业务程序,需严把POS业务准入关,严格审定安装POS客户的资质,对申请安装POS的商户的经营背景、营业场所、经营范围、财务状况、资信等进行深入的调查,严格POS机具发放审查程序。注重现场调查,提高审核质量,杜绝POS租用和中介机构代办现象;二是关注特约商户资金异动行为。以商户管理为切入点,重点关注行业类型、经营范围不匹配、短期内“逸贷”业务集中发生的商户。对逸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严查贷款资金流向,确保交易背景真实有效,贷款资金用途合规,防范虚假交易违规套现、套贷等潜在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