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总编随感:媒体危碁

2013-01-14 10:07:14作者:王向东编辑:
“碁”意同”棋”,这也是后来名扬天下的世界级华人企业——台湾宏碁电脑起名时的寓意。人生如碁、企业如碁,胜负取决于视野和胸怀。如同今天处于混沌期的媒体业,很多人在下的是一盘没有胜券的“危碁”。有多少媒体能够看清从“内容为王”到“读者为王”这条涅槃重生的不归路。

岁末年初,更加理解那句老话: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又听到一些优秀的纸媒体人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黯然离去。今天的国内媒体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混沌期,仁智各见,似乎没有人能给媒体的未来一个准确的假说。

        听到我也曾经为之奋斗十年的《计算机世界》从2013年起由报纸改为杂志,并不觉得奇怪,偶然寓于必然之中。中国第一张计算机类周报在走过32年之后的瘦身,只不过是网络时代纸媒体生存状态日趋艰难的缩影。纸媒体已经走在下坡路,速度的快慢并不能改变方向。

        在纸媒体同仁看来,似乎都是网络惹的祸,是互联网帮助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动了纸媒体的奶酪。但是,当我真正经历了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两栖运作之后,才感到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偏颇。无独有偶,今天新闻门户类网络媒体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去年3季度门户网站的坏消息迭出,不仅有国内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门户网站——中华网宣布破产保护,有经营多年的网易社区正式宣布关闭,还有规模庞大的新浪网3季报令人汗颜的盈利数据。为什么新浪已经借助了最先进的网络传播手段,而且新浪微博还拥有了数千万的粉丝,却不能获得令人羡慕的盈利回报呢?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和反思,传播手段和读者数量是否能够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用飞机运垃圾还是垃圾,有几百万小保姆的眼球还是卖不动LV,速度和数量并不是决定价值大小的全部因素。

        不久前《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在电台所作的一档节目中,对新浪网的业务模式困局做出了深刻地剖析,他直言新浪的问题在于:“新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一点互联网的基因,完全是在互联网上复制传统媒体单点对多点的大广播模式;甚至还将原本具有多点对多点互联网基因的微博,也改造成了单点对多点的大广播模式……”

        我以为吴伯凡对于新浪剖析中针砭的“传统媒体单点对多点的大广播模式”,才是当下媒体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最大桎梏。与之相呼应的是“内容为王”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金科玉律般的价值观,“内容为王”背后的潜台词是“新闻为王”。这种价值观和国内媒体沿袭多年的传统商业模式相吻合,媒体始终更注重其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而轻视和弱化了媒体的商品属性。互联网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制作和传播方式,新闻的同质化让更多的媒体必须放弃新闻传播转向信息服务,“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走到尽头。

        其实早在几年前,美国的《计算机世界》就进行了成功的媒体转型,从持续的亏损走向重新的盈利。除了把纸媒体出版改成网络媒体之外,它还让所有的记者编辑改名并转型成为“信息服务师”。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所有人除了物质消费之外,还有每天不可或缺的信息消费品(不仅仅是新闻),而媒体正是信息时代那些不可或缺的信息消费品的提供商。

        从“内容为王”到“读者为王”,才是这场信息时代媒体转型的核心,因为任何一个信息消费品的制造商(除了传播新闻),都需要先锁定客户并挖掘需求,才能做出客户真正想要的产品。前不久和某“CIO网”的同仁交流,听到他们的网络媒体定位是专门为中国多个行业的CIO群体服务的,不禁疑问多多:“你们知道那些行业真正的CIO有多少吗?你们真的了解那些CIO们想看什么吗?或者你们先了解一下CIO们真的会上网吗?……当然,如果是内容为王,这些都不是问题。”

        媒体转型知易行难。在媒体进化的时光隧道中,有些不知不觉的媒体还在漆黑的隧道中摸索,久久无法判别方向;有些后知后觉的媒体已经看到了前方隧道出口的微弱亮光,只是不知能否活着走出隧道;只有那些先知先觉的媒体才能凭借深邃的目光、执着的信念,穿越隧道、登上山顶、沐浴阳光。
 

王向东签名-2.jpg
《金融咨询网》总编辑
wang_xiangdong@cfc365.com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