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2012-07-13 17:10:48作者:马黎编辑: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辅相承,服务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是银行业的根本任务。

“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各类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金融机构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风险可控、商业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离不开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公开发表观点称:“金融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这种核心作用集中体现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上,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否则就会使金融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辅相承,服务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是银行业的根本任务。金融创新必须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真实需求为导向,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中国银监付席尚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通过监管创新,引领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加强风险防控制度创新。

        “如果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和发展,必然会酿成重大的恶果。”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金融业应该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面,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如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等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发布微博称,金融产品越复杂、衍生层级越多,其内生性风险越大,偏离实体经济也越。因此,要使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既要防止金融业由于创新过度而剑走偏锋、脱离实体经济自弹自唱,也要进一步降低准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解决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痼疾。

        可见,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通过金融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下,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小微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还多次上演了“破产倒闭”、“跳楼”、“跳路”的戏码,不仅如此,农民就业难、生产生活难,农产品流通难、“卖难买贵”,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依然任务艰巨,这些都折射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部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尴尬的生存状态和迫切的资金需求。

        对此,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必须努力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金融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其中,惠及“三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级、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机制体制,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助力小微企业成长,金融机构应该定位于“提供者”、“支持者”的角色,主动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组织架构、审批机构,有效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同时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合理竞争,加强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如中小板和创业板,鼓励创投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广泛参与,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

        连平表示:“每年新增贷款中应该规定一个增量,确定将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同时,银行对贷款项目要从始至终把关,跟踪走向,做好贷后管理,确保资金流向与实体经济有关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颇有新意地提出了“发展小型社会类金融机构”,即: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小金融机构发展,形成竞争充分、服务优良、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表示,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接性,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