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陈四清:关注中国影子银行潜在风险

2013-08-29 10:23:24作者:中国银行副行长 陈四清 编辑:
在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中,银行仍然是核心,整个体系的资金来源和信用支撑主要靠银行,因此可以认为是“银行的影子体系”。

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成为备受关注的金融热点问题。鉴于金融市场环境及发展阶段的差异,国内外影子银行不宜进行简单比较。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影子银行体系中也随处可见银行的影子。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蕴含风险,针对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现象,我们要把握本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

  一般认为,影子银行指在银行体系以外从事信用中介的机构和行为,其特征表现在期限/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潜在的危害在于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

  中外影子银行在功能及业务特征上虽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应看到,由于金融体系结构、金融监管方式及金融市场发展阶段均有所不同,中西方影子银行业务在机构实体、活动类型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二者有神似更形异。

  (一)国外的影子银行是“平行银行体系”
  影子银行始于美国,是一套与银行存贷款业务平行的信用中介体系,涵盖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性投资载体、保险(放心保)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套体系以金融市场为基础,以资产证券化为主要内容,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货币市场,投资资产主要是证券化资产,而资产管理的主体则是各种类型的基金。

  (二)中国的影子银行是“银行的影子体系”
  目前国内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分歧,综合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银行直接参与的表外业务,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二是非银行类机构的融资活动,包括信托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行等;三是民间借贷。

  在业务模式上,影子银行利用高回报吸引企业和居民的资金,以债券、票据、信贷资产、股票、各类收益权等作为投资标的,由中介机构进行简单的包装,最终使资金流向使用方,形成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的替代。

  在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中,银行仍然是核心,整个体系的资金来源和信用支撑主要靠银行,因此可以认为是“银行的影子体系”。

  (三)银行介入影子银行体系的四个渠道
  具体来讲,银行主要通过四个渠道融入影子银行体系,从而形成了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局面。一是机构介入。国内大中型银行基本上设立了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子公司,这些附属机构介入了影子银行业务。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增长,银行系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是资金介入。银行通过对租赁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提供授信资金支持,把自己的资金带入了影子银行体系。部分大企业开展的委托贷款,其资金也来源于银行。三是客户介入。银行把自己的储蓄客户发展为理财客户,并通过影子银行渠道满足原有公司客户的融资需求,把自己的客户带入影子银行体系。四是信用介入。银行在开展表外理财,代销信托计划,代销券商理财产品时,客观上搭进了自身的信誉,把自己的品牌和信用带入了影子银行体系。

关注中国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

  总体而言,与欧美相比,国内银行影子系统的总量不大,按宽口径计算约为25万亿,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0%,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水平。从运作方式看,国内的“银行影子系统”在业务构成、运作机理等方面与美国的“平行银行系统”也不相同,目前影子银行业务较少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信用创造,本质上是在融资需求驱动下对商业银行信贷的部分替代,大部分投入了实体经济。

  中国式影子银行结构相对简单,总量也不算大,总体风险可控。但是,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背后的潜在问题也应当高度重视,具体表现为“三个风险”和“一个不足”。

  (一)流动性风险
  由于期限不匹配较为普遍、现金流稳定性较差、资金投向监控较弱,使得影子银行业务流动性风险很高。例如理财产品,通常发售产品平均期限在3-4个月左右,1年以上占比很小,而资金投向期限一般为1-2年以上。在项目资金流滚动筹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筹集更高成本、更大金额的后续资金归还到期融资和利息。最近货币市场出现一些流动性紧张问题,短期利率大幅波动,既有客观因素,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上的缺陷,给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管理敲响了警钟。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