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小微企业信贷工厂引领金融模式创新

2015-10-10 17:31:59作者:平安银行零售风险技术总监兼小企业部副总裁 申志华编辑:金融咨询网
针对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弊端及经营资金需求“ 短、小、频、急”的特点,平安银行研发了“贷贷平安”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开创了商业银行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集约化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先河。

针对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弊端及经营资金需求“ 短、小、频、急”的特点,平安银行研发了“贷贷平安”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微金融服务商业模式”,构建了信贷工厂集中运营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开创了商业银行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集约化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先河。

图片3.jpg

我国小微金融信贷问题凸显

        1. 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有效识别风险

        在实际市场中,银行在获取小微企业信息时,其相对成本要高于中等企业和大型企业。首先,小微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大、破产率高,尚无较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导致借贷风险性大,并且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未进入一个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银行采集信息的渠道较少、不畅,导致征信成本太高,或者根本无法做出信用判断。其次,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息收集、调研、分析、决策的单位费用通常是大企业的几倍。上述情况致使银行的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有效识别风险。

        2. 小微企业有独特的金融需求,银行传统商业模式既无法满足客户实质需求,也无法有效控制成本,无法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是一致的——短期周转、小额需求、高频率贷款、应急贷款(短、小、频、急)。面对上述特质,手工作业、单兵作战的营销模式显得更为水土不服。营销人员很难精通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主营业务,一单小微业务带来的收益可能只有大企业的几十分之一,导致收益无法覆盖维护成本。国内部分地区性商业银行已经暴露了此类无法有效控制成本的严峻问题,导致总体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

        3.P2P、小贷公司等迅速发展,对传统银行形成冲击,也带来较大风险

        鉴于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较适合大中型企业,导致小微企业的服务群体逐渐从商业银行转至非银行金融机构(P2P、小贷公司)和非金融机构(阿里)。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引发的预期创新压力前所未有。内部利润和外部竞争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潜力巨大,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角逐的新战场。

信贷工厂商业模式的“本土化”运作

        鉴于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弊端,我国不断探索与尝试创新小微金融商业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1. 小微金融商业模式阐述

        2005 年,我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成功引进德国IPC 信贷技术,包括包商银行及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等12 家国内银行与其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IPC 信贷技术的核心是评估偿还贷款的能力,主要包括考察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衡量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意愿、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控制,但其仅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环节上提出了有效方法,并未在信贷分析的其他环节提出实质方案,譬如营销与营运管理成本控制等。

        要成功实现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一种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能极大提升处理效率,同时还可实现对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处理模式,此外还需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譬如美国富国银行与泰国开泰银行。

        富国银行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技术与量化评分模型,在美国凤凰城针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建立了“后台集中、信贷工厂”的处理模式,对审批、放款、文档管理、风险监测、催收等工作展开集中、批量、扁平化和标准化的处理,使前台销售变得更简单,风险和成本得到控制,有效支持了6000 个网点的业务人员集中精力开拓市场、服务客户,汇聚了稳定的小微客户群与现金流。经过10 余年发展,该银行成为第一大“小微企业服务供应商”,共计服务300 多万个小微企业客户。

        开泰银行在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不良率一度高达42%。之后转型发展,将业务重心转移至中小企业,在全国建设了集中处理中心,每天支持处理业务量700 多笔,目前已成为泰国第四大银行,占据超过30% 的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不良率为2.3%。

        2. 平安银行信贷工厂运营理念与技术

        平安银行积极探索“信贷工厂”平台创新模式,依照“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集约化”的基本建设原则,在借鉴富国、开泰等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IT 及风险量化评分技术,充分整合行内现有人员、技术、系统等资源,构建了“流程统一、作业标准、运作高效”的集中处理及服务平台体系,实现了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的大规模、集中化处理,为全行的标准产品提供包括销售支持、信贷作业、贷后服务等全覆盖的金融服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实行标准化、扁平化的业务流程。一是实现专业化分工,充分借鉴福特汽车流水线技术,合理拆分岗位,确保各岗位的专业化作业。二是进行作业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规范每个岗位的作业流程。

        第二,为支持大规模、集中化流水线作业,建设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众多功能强大、前后衔接的功能模块组成。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量化模型、规则树、决策引擎等技术,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参数化配置。通过多线程技术,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

        第三,搭建信息平台与数据集市。数据集市整合了银行企业客户、产品、信贷、运营、市场营销等信息,支持科学的产品定价、客户关系、营销管理、风险管控、运营、财务等应用,为进一步挖掘客户的价值信息、制订业务发展战略、探索产品创新、准确定位客户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科学的分析依据。同时,在信贷工厂内部专门组建了SAS 数据分析团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信贷工厂运行1 年多时间,已累计审批业务近40 万笔,超过80% 在1 天内完成审批和放款,近60% 在半天内完成审批和放款,累计发放小微贷款3400 多亿元。

信贷工厂模式走向终极用户体验

        小微企业信贷工厂模式使得集中化、低成本的小微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实现了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的大规模、集中化处理。不可否认,新兴模式在日渐完善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一是信贷工厂作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架,依赖于配套技术的适时更新。未来,信贷工厂应立足于商业模式及相应配套技术的持续优化创新,充分运用云平台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生物技术等最新科技,切实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与用户终极体验。

        二是信贷工厂作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集中作业平台,依赖于优质、先进的远程服务。信贷工厂模式下,审批人员与客户的物理距离拉长,可能造成关键信息未及时有效传递。鉴于此,应充分提升作业人员的远程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信贷工厂模式符合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规律,商业银行持续完善该模式,可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力,促进小贷业务快速、均衡发展,进而有效支持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经营发展。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