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银行业科技惠民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

2016-06-08 19:40:01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 程源编辑:金融咨询网
在科技惠民领域,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惠金融大放异彩,金融惠民成效显著。就目前来讲,银行业科技惠民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三农”、小微企业支持等领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国家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保障的政策号召,推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中国人民银行持续优化金融业信息成果交流与共享机制,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银行业科技成果鉴定与评奖,并在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科技惠民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全行业运用新技术实现金融惠民及经济社会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金融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业态的发展与推广应用,传统金融业正经历着新的IT技术革命的洗礼,特别是在科技惠民领域,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惠金融大放异彩,金融惠民成效显著。就目前来讲,银行业科技惠民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三农”、小微企业支持等领域。

一、创新科技手段,打造便利的公共服务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的深入变革,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日趋高效,征信体系更加全面便捷,金融IC卡深入推广并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城市管理、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集金融支付、身份认证、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便捷综合服务。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在支付体系建设与完善方面,人民银行先后建成了大额支付、小额支付、支票影像、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等系统,现代化支付体系日趋完善。而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支付体验,中国银联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于2013年启动了支付标记化技术研究和产品实施,后续将为商户、收单机构、发卡行等在应用支付标记技术时提供指导建议和参考。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征信系统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征信产品日趋丰富,社会公众的查询服务日益便捷。在提供信用报告现场查询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自助终端及网银查询渠道,客户端查询目前正在研发过程中。对于机构用户,征信系统提供了接口和页面查询。此外,征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立足信贷市场,力争将信贷市场的每一笔信贷交易囊括在系统内,同时服务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系统,将征信产品应用到招投标等社会经济领域。

        二是公共交通服务。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推进金融IC卡推广应用,实现了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MTPS)的落地,并率先推出符合MTPS要求的金融SD卡,在成都地铁、公交、出租等行业成功运用。

        三是社会保障服务。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通过与市政府协调,利用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的技术优势,推动政府相关待遇通过金融社保卡金融账户发放,极大丰富了金融社保卡的金融服务功能。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北京银行响应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引导,自2012年启动“京医通”项目,针对无北京社保卡的人群,在北京市市属医院范围内推广,实现了就诊卡的跨院应用和医疗费用的快捷支付。

        五是生活服务。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自2014年起联合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在岐丰市场开展受理金融IC卡电子现金工作,通过为商户安装非接触式POS终端,实现交易的瞬间完成,体现消费者、商户、市场管理者、银行等多方共赢。济南菜市场“闪付”项目是人民银行组织推动,山东银联、山东和商达科技公司、山东神思公司、齐鲁银行共同开发推广的。该项目的应用使商户和消费者全程电子化支付,避免了假币风险,提高了交易效率,实现市民生活的便利和卓越体验。

        六是教育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建设“学生在线申请,资助中心网上受理、开行在线审批”的全流程、全在线、全电子化的助学贷款IT处理模式,助力学生教育贷款。

二、服务“三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金融服务在机构、业务种类、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种不利因素,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农村对创新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薄弱、融资难、小额支付不方便等民生问题。

        农业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出“E农管家”电商平台,从互联网金融、农业生产、打通城乡等场景入手,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嵌入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圈。甘肃农信社根据农村地区通信环境现状及支付结算渠道单一的特点,研发了三农金融自助服务平台(APMS),提供无线、有线、专线等多种接入方式,支持农信银、银联、中间业务等多渠道接入,延伸柜面服务,农民足不出户便可随时取现、缴款和支付结算。

三、优化流程与质量,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各金融机构通过利用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为其提供方便、便捷、灵活的信贷支持。

        建设银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业内首家推出面向广大客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网上全流程自助个人贷款业务——建行“快贷”,实时贷款“秒审”,在线完成全部流程,为民生消费、小微经营提供小额快速融资服务。招商银行基于大数据技术推出了移动互联网贷款产品一“闪电贷”,通过对行内零售客户内、外部数据整合和应用,精准定位客户贷款需求,为客户提供全线上、全自助的贷款服务。华夏银行打造的支付融资系统(CPM)5.0集在线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于一体,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平安银行创新O2O服务模式,推出企业客户微信开户业务,实现线上移动渠道与柜面渠道联动,推行在线申请、提前预审、提前预约,避免了客户在传统模式下办理业务的诸多问题。

四、借助科技力量,打造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新体验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社区服务、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快了城市和城镇居民对全方位金融服务消费的需求,而以移动金融、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社区银行、智能化终端等为代表的便民服务正在全国快速推进,为民众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中银e社区业务,采用“云”架构开发e社区PC端网站、数字物管系统、商户管理系统、内部管理系统以及“e社区生活通”、“e社区商户通”和“e社区物管通”移动端应用,通过线上的平台,将社区中各个参与方如居民、商户、物管公司、银行的角色进行整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社区生态,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理财、贷款、咨询等一系列惠民金融服务。北京农商银行基于O2O模式推出了“社区e服务”,连接个人客户和小微商户,为社区周边的小微商户提供在线开店、资金结算、物流配送的服务,以提升小微商户的服务水平,拓宽其客户渠道,提高资金效率。

五、金融科技惠民发展趋势探究

        金融科技引领业务创新,推动金融服务渗透到各个领域,更好地服务民生、造福社会,并在惠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持续应用过程中,如何深度挖掘和利用数据、布局与拓展新业务、发展新业态、实现流程再造、提升金融安全性体验,成为科技惠民发展的一个方向。

        一是云端支付技术的应用。随着移动金融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而未来基于SE的移动支付和基于HCE的云端支付将会并存。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新业务发展,探索云端支付新模式,为未来支付产品业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二是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多应用拓展。金融IC卡凭借强大的技术和功能实现了非接触式支付、脱机交易等创新,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惠及广大群众。金融IC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将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整合作用,打破行业及技术环境障碍,推动一卡多应用,将IC卡融入更多社会及民生领域(如铁路、ETC等)。此外,金融IC卡多应用与移动金融业务的深度整合将充分发挥移动金融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和优势,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消费体验。

        三是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搜索、定位、挖掘和深度分析,盘活数据资产,推进对传统业务渠道的纵向整合与横向渗透,为客户管理与精准营销、系统运维管理、安全防范与风险预警管理、企业治理与决策等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是移动互联网金融新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和深化发展。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未来,随着新业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应以客户体验为驱动,基于互联网及移动终端技术,推进移动互联与传统业务深度结合,并对行业(如医疗、健康、零售等)进行垂直细分与重构,实现诸如O2O金融服务等新领域的发展。

        五是信息安全防范和极致客户体验的深入研究。移动金融、智能服务往往紧密围绕客户需求,从简便、易用、极速和可视化等入手,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和感官感受。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成为金融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未来金融业需要加大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支付安全技术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评估与策略制定,在确保客户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使客户体验最优化。

        新常态下,金融行业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未来,金融业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充分利用国内外新技术和金融业务模式,加大创新驱动金融发展的力度,探索利民、便民、惠民的新产品和服务,让现代金融更多惠及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引擎,而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必将对服务民生、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