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发展移动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2016-11-25 18:42:42作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编辑:金融咨询网
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农村普惠金融在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进农村地区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移动金融是移动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基因与普惠金融具有天然契合性,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3. 移动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

  传统农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农民收入来源单一,金融服务需求也相对简单。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规模经营和资本密集度明显上升,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村客户不仅有存、贷、汇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还有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需求。我们也看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弱、品种少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严重,农村普惠金融的供求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移动金融具有广泛的业务适应能力,通过将金融服务与移动通讯功能结合,实现线下金融服务与线上金融服务有效融合,能随身、随时、随地满足服务对象“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自助完成转账、支付、信贷等应用,还能在移动终端界面实现账户查询、征信、保险、理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从而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

在农村地区积极稳妥发展移动金融的若干建议

  移动金融是一种依托移动互联网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等金融功能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在发展普惠金融特别是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应该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移动金融创新。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移动金融没有改变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必须处理好发展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特别是在农村领域,金融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客户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较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还不完善,发展移动金融必须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1. 以安全可信和风险可控为前提

  确保安全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做不到安全可信和风险可控,就谈不上金融稳定,更谈不上发展普惠金融。移动金融涉及账户管理、个人资料、金融交易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其产品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各参与方在开展移动金融创新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客户在金融知识储备、信息保护意识、风险承受能力、终端技术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始终把客户权益保护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国家及金融行业相关标准和信息安全要求,切实增强移动金融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有效保障客户金融资产安全。

  2. 以服务农村经济需求为导向

  让更多农村地区广大居民和经济实体便捷、经济地享受到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也是移动金融创新应用的立足点。各参与方应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农村经济需求的导向,从业务、产品、服务等方面扎实做好移动金融应用创新工作,着力填补农村及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让客户切实享受到移动金融服务上的普惠性、安全上的可靠性、使用上的便捷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得到更为人性化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3. 以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为重点

  移动金融是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服务融合载体,具有很强的服务拓展能力。发展移动金融应注重结合农村地区具体情况,推动金融与公共服务部门的跨行业协作,通过银行卡受理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互联互通,实现银行卡业务与网上银行业务融合,创造多种新型金融应用,提供多渠道、全方位金融服务。发挥移动金融对跨领域服务的整合作用,推动从业机构实现从信息服务、交易支付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普惠发展,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4. 以良好的移动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体系为依托

  要建立多层次的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平台,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信息服务的市场化征信机构,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明确从业机构在客户权益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健全农村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多元化渠道,针对性开展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和移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政府引导作用,由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多方机构平等自主地协商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保障各方利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移动金融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积极稳妥发展移动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现实需要。希望我国金融机构和广大从业人员能够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开创一个移动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的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首页 上一页 1 2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