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农业银行数据中心IT运维管理实践与探索

2013-10-10 13:34:53作者: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总经理 陈尚元编辑:金融咨询网
农业银行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近些年特别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了IT运维管理。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与实践,逐步走出了独具农业银行特色的IT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之路。

  3. 建设生产运维平台,实现运行作业自动化
  农业银行近几年着重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加强运维管理自动化建设。通过能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况的集中监控系统、统一规范的电子化运行维护流程和服务支持平台、灵活准确的生产运行数据分析平台,逐步实现系统监控的集中化、服务流程的电子化、运维操作的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不断提高生产运行监控、操作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升服务可用性和客户满意度。

  4. 建立健全一体化生产运行体系
  农业银行在建立全行“统一响应支持、统一生产调度、统一布置维检、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生产培训”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近年来,通过生产运行日例会、月例会,生产运行指令单,生产调度管理等常态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考核,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数据中心在全行生产运行中的一线管理职能,一体化生产运行体系日益完善。

四、做好风险防控,强化IT运维管理

  全国数据大集中导致风险随之集中。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全局性特点,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一旦IT运维管理不当,容易引发运行中断事故,将对全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数据中心通过“ 强化风险防控、加大数据管控、深化应急管理”等措施,努力保障对外服务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风险防控方面,运用管理和技术手段,多层次、全方位保障系统运维安全。管理上,建立健全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整改督办机制,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消除风险隐患。在日常运维中,狠抓操作风险控制,定期梳理IT运维过程中的高风险操作,严格执行“双人操作、专人复核”,有效降低误操作,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故障。同时,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使员工牢固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

  技术上,加强工具平台风险防控能力建设,部署了数据中心终端安全防护策略,启动特权账号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生产系统集中安全审计,运用多种技术组合实现对生产系统病毒传播的全面监控以及黑客入侵的有效防范,提升了生产运维环境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数据管控方面,充分利用数据大集中的优势,运用数据分析和管控工具,驱动业务经营风险防范。通过持续推进不规范数据清理,深入开展生产数据后台风险监测和预警,查找业务经营中的风险隐患,助推业务经营稳健发展。

  应急管理方面,形成了以“快速响应、快速定位、快速处置”为指导原则的“三快”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推进了总分行值班长机制,强化生产运维的现场组织保障,确保生产运维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置。定期组织实施桌面应急演练、实战应急演练和全行性灾备应急演练,做到周周有演练,并实现演练从单一专业向多专业协作转变。

五、应用新技术打造新一代数据中心

  农业银行数据中心在支持全行业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数据中心是农业银行的“心脏”,其连续运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全行业务经营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美誉度。

  目前,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生产系统整体可用率达到99.9%,基本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持续运行,为全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部署和全面应用。数据中心在推进全行业务拓展、提升农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农业银行通过加强对数据中心已投产产品质量、交易量、运维情况的评估和分析,对资源消耗大、使用效率低、有效用户少、经济效益差的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增效,使信息系统资源使用更加合理、高效,实现集约化运营。

  近年来,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结合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研究新技术的应用。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采用业界先进的SYSPLEX“并行耦合体”、PC服务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先进技术,极大地保障了系统硬件的高可用性、性能可扩展能力和利用率,IT运维管理的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

  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使用计算机设备硬件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大型主机、小型机、PC服务器等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运维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了电网瞬间波动报警装置,监控灵敏度达毫秒级,实现了外电网电源异常波动报警的快速、有效,保障了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安全。

  目前,国内银行数据中心普遍存在成本快速增加、资源管理日益复杂、信息安全、能源危机等问题,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已成为了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新一代数据中心应大力倡导“节能、高效、集约”,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标准模块化软件以及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提高能源和空间的利用率,实现自动化运营、集约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打造“高效率、低能耗,高整合、低占空,高可用、低风险”的绿色数据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首页 上一页 1 2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