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加强农村金融信息安全与业务风险防范

2013-01-29 16:27:57作者: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李锦文 唐弢编辑:
农村金融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没有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信息安全建设存在较大随意性,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业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农村金融获得了巨大的变革机遇。期间,我国的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更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农信系统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基本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与各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仍然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

         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问题尤其突出。金融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其网络系统中处理、传输、存储的是金融涉密信息,泄密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对金融行业网络系统的攻击,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命脉的瘫痪和崩溃。由于起步晚,并受管理体制约束,中国农村金融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急于求成,没有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信息安全建设存在较大随意性,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业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信息安全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的关系

         1.信息化形势下金融业务风险特征
         金融信息化建设为农村金融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经营和管理手段,将业务带入高速发展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扩展,金融信息系统正在发生两个转变:一是单一业务独占资源正向多种业务分享资源转变;二是“封闭”的银行专网正在向“开放”的金融网络转变。金融风险已不仅局限于人、财、资金安全的范畴,正在向实体资源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保密、病毒防护、黑客攻击、非法人侵、智能犯罪等全方位、立体化转化。传统的“重点保卫金库安全和防范资金风险”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的金融业务风险主要自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的易共享和扩展等特性导致业务信息在处理、存贮、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干扰、泄露、篡改、冒充和破坏,造成信息失密风险。二是信息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三是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复杂性带给传统业务操作人员新的操作风险。四是计算机智能犯罪,利用系统实施诈骗、盗窃、挪用公款等,甚至利用系统和业务操作漏洞人为实施信息窃取和篡改等恶意行为。

         2.信息安全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唇齿相依
         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金融信息化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金融信息化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产生。金融信息安全是根据金融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将密码学、密钥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应用安全协议和事务处理等信息安全技术运用到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中,并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纠正系统的安全问题,它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生存和经营成败。基于此,应把金融信息安全工作等同于金融机构的生命线。

         如果信息缺少了安全保障,那么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竞争力的提高而是一场灾难。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是一对永恒矛盾,应该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推进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企业的业务发展必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既不能因业务发展而放松风险防范,也不能只强调风险而不发展业务,二者应统筹兼顾、有机结合。

         3.信息安全技术对业务风险防范的积极作用
         第一,信息安全制度体系的防范作用。信息安全制度体系是银行内控机制的组成部份,信息安全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机制的充分发挥。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信息安全应渗透到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配合其他部门。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