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山东农信统一开发平台建设之路

2013-04-10 12:33:33作者: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冯勇 晁玉忠编辑:
山东农信逐步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深水区”,各类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呈“井喷”状出现。以统一开发平台为依托,山东农信加快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

近年来,随着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完成以及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山东农信逐步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深水区”,各类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呈“井喷”状出现。以统一开发平台为依托,山东农信加快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信息系统建设速度和质量大幅提升,有效支撑和引领了山东农信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农信建设统—开发平台的背景

        山东农信的科技建设相比其他先进商业银行起步晚、底子薄、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具体如下:

        软件开发和管理方式落后,无法快速满足业务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金融行业竞争激烈,落后就要失去客户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响应,但是山东农信原有开发手段都是基于代码的方式进行的,没有平台或者工具提供支持,系统间的复用非常困难,导致开发效率较低,开发周期难以控制,无法及时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业务、管理创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各类部门型信息系统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庞大,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导致系统的开发周期越来越难以预测,开发质量不可控制,原有的开发方式已无法兼顾速度与质量的双重要求。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无法掌握关键技术,形成技术隐患和管理风险。
        与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开发中心动辄几千人的规模相比,山东农信软件开发人员不足百人,却要开发和维护与商业银行规模相当的信息系统,仅2011年就承担了87个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通过在开发商已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客户化改造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系统不多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业务需求,但是随着系统越来越多,农信社自身技术力量有限,不可能完全接管过来,一旦出现问题,只能依赖开发商解决,导致部分开发商出现“垄断”现象,既增加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也带来了外包风险。

        软件资产无法有效积累和共享,系统间难以互联互通,形成科技资源浪费。
        由于开发规范不同、系统技术平台各异,导致山东农信前期建设的应用系统几乎没有沉淀下可供复用的软件资产。正是由于以编码形式进行的软件开发生产方式,发散的技术架构、标准和规范,难以建立统一的复用机制,导致模块之间紧密耦合,无法拆分复用,即使是功能非常类似的模块,新旧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或业务组件无法复用,知识积累也无从谈起,新建系统都是从零开始,造成严重的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山东农信统一开发平台的建设方法

        统一开发平台是山东农信根据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银行应用系统建设特点在普元EOS中间件基础上打造的,包括标准与规范、平台和工具、资产与知识三个层面,科学、高效的信息系统研发体系。该体系固化了成熟的技术路线、标准和规范,能够为系统的开发、运维和监控提供平台支撑,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整体规划,分步实。
        统一开发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于山东农信信息化建设影响重大,需要高起点、整体规划。经过认真调研,最终确定按照以下方式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实施。

山东农信统一开发平台建设之路图.jpg

        阶段一:项目级阶段,尝试使用。从控制风险角度出发,启动一个试点项目来验证统一开发平台的可行性和各项特性。该项目有432个功能点,305个页面,187张表,按照过去的系统实施方式,预计工作量约50个人月,实际只使用36个人月,比原计划减少约30%的工作量,并提前2个月上线,工期和质量得到明显控制。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