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网上交易市场支付结算平台的创新之路

2015-12-16 17:29:24作者: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汪湛 侯晓靓 高杨编辑:金融咨询网
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和在线招投标,全方位地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整合行业资源,全面提升行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终提高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业务快速发展,现有的网上支付B2C和B2B业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中国农业银行互联网领域的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支付结算平台(下文简称“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是集即期现货、中远期现货(订单交易)和招标/拍卖(竞价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其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和在线招投标,全方位地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整合行业资源,全面提升行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终提高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支持更加全面多样的模式:在交易模式方面基本支持网上交易市场的所有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网上商铺、网上市场信息发布);在支付模式方面支持直接支付、信用支付、授权支付、延时支付4种模式;在结算模式方面支持T+0实时结算、T+0日终结算、T+N结算3种支付结算方式;在业务模式方面支持12种模式(银行资金托管标准模式、商户资金存管标准模式、银行资金托管代理挂单模式、商户资金存管代理挂单模式、银行资金托管授权确认付款模式、商户资金存管授权确认付款模式、转账模式、转账支付模式、缴费模式、保证金模式、免签约支付模式、招投标模式)。其中代理挂单、免签约支付、招投标是农行特色,尤其是招投标模式的推出,开创了B2B领域里商户“多存管、多结算”的概念。

        此外,农行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支持B2B类交易的同时,还支持B2C、C2C类交易;既支持传统电子商务跳转页面的支付模式,也支持商户端K宝认证的支付模式等。农行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现有的交易功能几乎覆盖了当前主要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为银行拓展电子商务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为网上交易市场提供了全面、多样和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同时也能带动银行其他业务(如大量的沉淀资金、融资业务等)的增长,资金运用效率大幅提升,具有很好的综合收益和发展前景。

主要技术原理

        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系统基于农行自主研发的EBF开发框架,采用SOA、组合事务、共享会话、数据总线等机制,支持分布式服务器集群部署,构建了统一的前端商户接入、多角色管理及服务平台,支持参数配置、权限控制、配置加密、身份合法性验证、数据库合法性检查,缩短项目研制周期,可以从源头解决多商户、多平台、多语言接入问题,为后续实现我行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以及平台化打下坚实基础。前端应用框架主要提供了展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和功能组件服务等基础服务,为系统的前端应用提供支撑。

图片11.jpg
图一 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系统技术架构

        1.展现层

        展现层采用时下流行的Ext、ajax jquery框架结合JSTL标签库和Struts标签库,提供了丰富的富客户端组件,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多样化扩展,支持菜单、页面布局的多样化配置。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参数化的配置,为不同用户展示不一样的用户界面。

        2.服务层

        服务层是外界进入系统的唯一途径。通过在服务层中设计统一的应用接口,供不同的外部接入端使用,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服务层接收展现层传入的参数,负责验证商户身份,记录并解析客户签名,记录日志及流水信息;服务层之间是不可相互依赖的,每个服务独立对外提供业务,调用服务层接口不需要知道其他服务的业务对象。一个服务可以调用多个应用逻辑来完成业务逻辑的处理,通过不同的业务逻辑组合成不同服务对外发布,形成服务模板。

        3.应用逻辑层

        应用逻辑层负责业务验证、流程组织和逻辑处理,分配和管理业务流程。开发者只需要关心自己负责的业务逻辑,编写流程相关代码,而各流程间的依赖关系则通过平台来维护,负责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许多简单流程组合而成。应用逻辑组件可以调用多个其他应用逻辑组件,但须注意环状依赖的产生。应用逻辑层接受服务层的调用,完成逻辑处理;调用持久层提供的持久化服务,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同时负责将业务处理的结果返回给上层进行后续处理。系统在应用逻辑层实现了核心业务逻辑。

        4.持久层

        持久层接收应用逻辑层的服务请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持久化服务,原则上持久层对象间不可以相互调用。持久层采用OJB.NET持久层框架技术,使用简单的XML配置文件来配置数据源,提供统一的数据库连接、使用及回收机制,支持各类主流的数据库系统,为系统扩展及开发提供了便利,开发人员仅需要关心数据处理逻辑,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难度。

        5.功能组件服务

        前端应用框架提供了支持各类商户接入平台的功能组件的接口包,包括ASP.NET、JAVA、PHP等语言,封装了报文组装、签名、发送、接收、签名验证、日志记录、异常处理等功能,制订了商户接入统一报文规范,极大地简化了商户应用系统的开发,使得商户应用只需要关注其业务特色组件的开发,为商户快速接入上线提供了条件。

二、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平台采用“服务+产品”的设计理念

        后台服务层提供了丰富的原子服务,涵盖了各种产品模式的原子功能需求,构成了系统的架构基础。前台产品层根据各种产品的业务流程,调用后台的某些服务,通过配置来保证这些服务符合自己的需求。一个产品使用多个服务,一个服务也可由多个产品使用。商户通过接口包与系统对接,通过配置来定制产品,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在此架构中,服务可以方便地组合成产品,产品也可灵活地对服务进行配置,实现了原子服务的有效复用,避免了功能的重复研发,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2.搭建基于网上交易市场的在线融资平台

        平台现有的网上交易为在线融资提供大量的企业信息和商户交易记录,通过将交易市场支付结算平台、信贷管理等系统对接,搭建了基于网上交易市场的在线融资平台。从客户需求出发,引入网络信用记录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在线申请、还款等服务在内的短期融资业务。深度切入企业供应链,发挥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中小企业合作。以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仓库为基础,以供应链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金融为主线,以运营支持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为支撑。成为通过分析企业行为,为企业提供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等系列服务的综合系统。

        3.采用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和大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可将对数据库读和写的操作分开,对应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以有效减轻数据库和IO的压力。主数据库提供“写操作”,从数据库提供“读操作”,而在很多情况下,主要是读的操作。当主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数据要同步到从的数据库,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数据库完整性。主数据库同步到从数据库后,从数据库一般由多台数据库组成,这样才能减轻压力。通过F5有效分配读从数据库的压力。

图片12.jpg
图2 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应用

        存储按日期分区技术,实现了按日期、行业维度区分订单数据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7×24小时不间断服务;通过“原子交易功能+产品模式服务”的设计方式,支持接口决速封装与定制,支持各种类型的行业应用;通过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结合,挖掘有效数据信息,为信贷等其他相关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4.采用有效的资金监管方案

        系统通过控制交易渠道、管理交易权限,实现了对电子商务交易资金的有效监管。系统针对每一个商户对应的众多客户,建立二级子账户,且每一个中间账户都是在银行监管下进行资金流动,这就为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提供了创新型资金管理方案,实现了对银行信用的有效经营。

        5.多渠道协同支付

        渠道包括现金渠道、大小额网内往来渠道、手机支付等。系统满足了客户的多渠道支付要求,且在任何一个渠道未完成的交易,在其他渠道可以继续完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也使客户体验度和粘合度更高,为客户带来更强更好的服务。

        6.强大的安全措施

        采用SM4分组密码算法,密钥长度和分组长度均为128位,加密算法与密钥扩展算法都采用32轮非线性迭代结构;采用商户服务器数字证书确认身份信息;采用128位SSL传输协议,重点商户采用专线接入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

三、经济效益

        平台的开发进一步加强了农行电子商务的适应领域,构建了以农业银行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为依托的新一代电子商务系统。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利用银行信用,为网上交易市场代管交易在途资金,较好地解决了买卖双方由于不了解对方资信而无法进行网上交易的问题。结合农行电子商务客户发展的需要,网上交易市场支付结算平台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也能够支持在线融资、O2O等新兴业务,满足大企业客户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引导中小企业客户遵循农行技术标准及交易模式,从而促使农行技术标准和交易模式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客户的粘合度与农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网上交易市场支付结算平台于2012年6月推出,在短短的三年里,平台商户数由初始的53户发展到3000多户,日均交易额也由原来的几十万元人民币增长为20多亿元,沉淀资金接近2000亿元。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