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构建全球清算平台领跑国际支付市场

2016-12-29 16:21:49作者:中国银行软件中心 王丽静 段锋编辑:金融咨询网
GUPP从2012年9月启动至今,在亚太、欧非3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产,连接44个各国本地清算系统,承担33种货币,26家分行一体化运营,实现了行内支付系统与流程的整合、与全球各地区中央支付系统的统一对接及集团内多货币无缝即时支付。

为打造全球多币种支付清算体系、适应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的需要、提升与国际同业竞争力,中国银行全球统一支付平台系统(Global UnifiedPayment Platform,GUPP)应运而生。GUPP从2012年9月启动至今,在亚太、欧非3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产,连接44个各国本地清算系统,承担33种货币,26家分行一体化运营,实现了行内支付系统与流程的整合、与全球各地区中央支付系统的统一对接及集团内多货币无缝即时支付。GUPP在亚太地区投产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业务量稳中有升,期间通过GUPP内部通道传递报文日均15000笔,节省了外部SWIFT报文使用费用及分散开发系统成本,减少了对SWI FT的依赖。

平台系统设计

  GUPP由核心业务处理层(GPP)和企业服务总线层(PI P)两层组成。GPP负责业务流程的处理,如:报文自动修复、借贷方账号判断、结售汇、费用、流动性管理、报文智慧路由等等,通过配置实现业务需求;PI P负责处理GPP核心层与行内相关系统、各类本地清算系统交互时的协议转换、格式转换、流量控制等操作。

  1.平台系统架构。平台遵循面向服务的SOA设计理念,并使用J2EE的分层设计方式。在展现层上,通过展现服务突出服务消费原则;在业务逻辑层,通过服务组件库实现服务生产原则,实现了灵活的业务流程编排,内置强大的规则引擎,实现了业务行为管理。同时,系统采用了WebSphere e×treme Scale的分布式缓存平台,用以实现弹性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2.平台系统逻辑架构。如图下所示,GU PP逻辑架构由客户端、展现层和业务逻辑层三部分组成。通过分布式缓存技术实现Cluster架构,以增强性能;通过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连接。

图片4.jpg
图为全球统一支付平台系统逻辑架构

  3.系统部署。平台综合采用了WAS集群、WXS分布式缓存和ORACLE RAC存储架构。同时实现了生产数据库与报表数据库分离,生产机与报表机分离,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保证了生产平稳运行。

  Web服务器集群部署在负载均衡器的后端。用户通过全球统一支付平台UI将请求通过负载均衡器转发到Web服务器上,Web服务器将请求再转发到GPP-SP应用服务器上的模块中。GPP-SP应用服务器是应用服务器集群的成员,部署在Web服务器集群之后。

  OLTP数据库集群存储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供GPP-SP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业务组件,以及PIP集群中的集成组件访问。

平台功能

  全球统一支付平台的业务处理范围为转汇和本地清算(除票据清算外)汇入汇出业务。

  转汇业务的主要场景包括:SWIFT转SWIFT、SWIFT转本地清算系统、本地清算系统转SWI FT。

  在汇出汇款中,如为跨境汇款,由核心银行系统国际支付模块发起,报文发至平台集成层(PlP),无需经过外部SWIFT;境内行内汇款在核心银行系统中完成,不通过PIP;境内跨行汇款(本地清算汇出)报文由支付平台系统发起,发送至本地清算系统。

  在汇入汇款中,国际汇入汇款和境内行内汇入汇款通过核心银行系统完成;本地清算汇入在平台系统中完成。在转汇中,如果收报行为上线行,支付平台通过内部报文方式入账;如果收报行为代理行或非上线行,支付平台将报文发送至SWIFT或本地清算系统。

平台创新特点

  1.打造一个多机构、多时区、多语言、多币种、多清算渠道的全球一体化支付清算体系。平台支持多语言处理,包括信息存储、逻辑处理和界面展示;支持币种包括USD、EUR、AUD等33种;并与世界各地44个本地清算系统连接,连接的清算渠道最多。

  2.构建了中国银行集团全球一体化人民币清算网络。离岸市场、在岸市场、跨境市场通过支付平台直接清算或进行报文传递,形成以支付平台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的人民币清算网络。

  3.连接全球主要交易所,建立人民币深度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新路径。平台在以下方面体现出来的优势使其能更好地承载结算行功能:支持主流交易所要求的MT103常用报文,可根据交易所特殊要求进行客户化开发;自动化处理支付清算业务,满足交易所的时效性要求;支持定额、百分比、阶梯等多种计费模式,支持实时扣费和事后扣费,支持从保证金或结算资金账户外的其他指定账户扣费;通过规范的报文处理流程和严密的授权机制,保障了交易所和清算会员的资金安全;通过客户化队列、智能搜索,系统界面能够实时展示交易所业务信息,并提供报表等事后统计方式,方便结算银行业务管理;支持广泛的清算网络。

  4.实现集团内多货币无缝对接即时支付。一是信息传递内部化。支持集团内部不同分行间的转汇报文,系统自动选择发出内部报文,而不再通过外部清算系统;内部报文传递信息,取代外部SWIFT网络。实现集团内部支付信息的内部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支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管控外部风险。二是跨境实时汇划。客户在中行办理的以中行集团内客户为收款人,款项实现即时到账,信息实时反馈。

  5.具备系统灵活配置能力,快速实现业务需要与产品创新。多层次功能体系,流程、服务、规则三大引擎灵活可定制,最大程度地满足多元化业务需求。

  6.智能学习能力,自动化处理功能强大。根据分行需求,灵活定制规则,实现自动报文修复和完善,并具备自学习功能,可以自动记录并学习之前的修复和完善,并对之后的报文进行自动修复。

  7.采用最新国际报文标准,设计可拓展报文模型,满足各国本地清算报文支付要求。报文模型基于最新的ISO20022标准和广泛使用的SWIFT支付报文标准进行设计,以XM L和XPATH技术,进行数据的灵活存取和动态映射,实现了高可扩充性以及对各类主流和特色本地清算系统的报文格式的全面兼容。

  8.采用总线结构设计,支持各类系统和多清算渠道的快速灵活接入。在两层系统架构基础上,基于前述的报文模型,设计了核心层的PDO数据处理模型和BOCMSG接口数据模型。两种数据模型完全匹配,实现了总线层和核心层的无缝、统一接入。

  9.采用数据库分区等技术,支持多机构、多时区、多语言处理能力。利用权限设计及数据库分区技术,实现多机构覆盖,通过“标准时间+时区”设计支持多时区运行,通过UTF-8技术实现多语言支持。

  10.利用分布式缓存和数据层访问技术,实现高并发、高吞吐的数据处理能力。采用WXS等分布式缓存技术,处理层直接从缓存读取数据,避免从数据库读取,实现数据的高吞吐、高并发。根据更新、访问频率和数据大小,通过缓存目录灵活设置,将静态、动态数据分别存储到本地、远程缓存。

  11.全流程实时跟踪集团全球内支付信息,集中处理与展示。系统通过不同的工具对不同层级进行功能应用及数据权限管理,通过灵活定制角色权限、用户数据访问范围对用户进行管理。为了便于定位和分类管理,采取“标准+客户化”队列方式管理业务,根据柜员喜好定制用户界面。系统将逻辑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项暴露给用户,供用户自由配置。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