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信息技术让中国信保风险控制更有效

2012-07-10 14:41:10作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 刘永信编辑:
在风险控制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成为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工具。

        三是实现了对审计项目进展和审计人员工作的实时在线管理和量化考评。利用非现场审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自动控制功能,强化了审计工作标准的执行控制,有效保障了内部审计质量,提高了审计效率。

打造坚实的统计信息和决策支持平台
        数据和信息是信用保险风险决策的基础。作为一种工具,信息技术虽然无法替代人工做出决策,但建设一个数据完整、结构统一的数据平台,使决策者依据此平台快捷、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对于提高决策效率,做出科学决策大有裨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中国信保从2008年开始研发管理信息系统(BIP),积极推进业务统计与信息技术融合。从三年多的运行情况看,这个系统已实现了业务数据、财务数据、资信信息、海关数据等公司内外部数据资源的自动采集、加工、整合和入库,形成了公司的统一数据平台。既有即时的综合性业务统计与分析,也有专项的分类统计模块,包括营业机构综合分析、业务组合统计、商品组合统计、客户统计等;还有以客户为主题和以产品为主题的分析模块和分析报表,并植入了图标、仪表盘和Flash等直观展示形式,信息内容更丰富,页面操作更便捷。

        为建立和形成科学有效的承保评审系统,2010年以来,中国信保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国家、行业、债务人的基础信息、风险评级、业务承保理赔追偿等信息,从公司承担风险角度建立集信息整合、业务统计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风险信息平台,实现对公司承担风险的多角度、全时段图文并茂的统计、查询和分析,为公司各类风险管理人员和营销服务人员提供直观全面的信息支持,力争实现信息共享的合理化、最优化,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控水平。

实现风险管理向客户端的延伸
        由于信用保险业务的独特性,中国信保不仅关注自身的风险控制,而且非常关注保户的业务风险管理。同样由于信用保险业务的独特性,中国信保电子商务的重点不是网上销售,而是主要面向客户服务。借助电子商务,中国信保正在一步步实现向保户提供全面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服务、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专家”的愿景。

        中国信保的电子商务系统“信保通”在2004年底正式推出。经过6年多的持续建设,“信保通”已发展成为公司集业务操作、业务管理、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已覆盖出口信用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特殊承保模式等主要产品和服务,用户群体包括公司保户、融资银行以及部分地方政府机构与商户等。

        一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通过信保通的“信息服务”频道,向保户发布国别风险、行业风险、买家风险等预警信息,与保户分享法律信息、典型案例、信保电子刊物,为保户提供多维度的信息参考。二是建设“E管理”系统,增强信保通的买家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帮助客户利用信保通提高其内部业务和风险管理水平。三是以保户自身数据为基础,开发信保通客户版BIP系统,研发了针对保户自身客户、交易、收款、保险、损失等实现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析的功能,使客户方便透视自身业务。四是对于部分高端客户,推广E交换项目,实现客户ERP系统与公司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将信用风险管理服务通过网络直接延伸到企业内部,嵌入到企业业务过程中去,实现保户业务与信保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信保通”这一电子服务平台,使投保企业能够将中国信保的风险管理服务融入到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中,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总之,中国信保在信息技术与风险控制的结合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作为信用保险这一独特领域的摸索者,中国信保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国信保将认真学习和借鉴业界先进的经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风险控制上的作用,同时也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本身所带来的科技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为保险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管理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让中国信保风险控制更有效

在风险控制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成为风险控制不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